培養男孩的時間觀念是對的,做事要求既快又好也沒錯,但是別忘了管人要看對象,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當兵時都要進行體檢和審查,體型肥胖的、視力不好的都不允許入伍呢,孩子如果體質從小不好,再經你這麼一折騰,不得病才怪了!再者,你可以要求男孩養成軍人的品格、作風和素質,但不能在運用頭腦、智慧的事情上,給人規定時限呀?別以為自家男孩都是曹子建(三國時曹操的兒子曹植),七步就能做詩--那太不現實了!
其實,上麵提到的紀先生的長官式管理還算比較"人性化"的,至少能弄個時間管理、項目管理和績效考評之類的東西,而且對男孩的要求也不算過分,沒有說男孩"必須要進入前三名""數學一定要過95分""成績要超過鄰居家的小明"之類離譜的話。相比之下,最"沒有技術含量"的長官式管理,歸納起來就十個字:"認定你有罪,打你沒商量"--說白了,這就是野蠻體罰,比如老爸今天心情不好了,就對男孩拳腳相加;男孩考試成績不好,再"打五十大板";男孩在外麵跟人惹事了,家長被老師找去談話了,打手板50下;男孩說話跟我頂嘴了,賞他一個嘴巴......什麼是野蠻?這就是野蠻。既不討論該打不該打,也不過問事情緣由,隻是以男孩作為出氣筒,算是什麼家長?真是連"一撇一捺"("人"字)的資格都不夠!當然,這種作風的家長畢竟還是少數。
老輩人總是篤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條法則,他們總以為打罵教育對男孩很管用,慢慢地,我們這代人也"一脈相傳",對孩子非打即罵,其效果之差是在預料之中。打罵出來的男孩,往往都不服管,國內資深的教育專家盧勤老師說過:"沒有不合格的男孩,隻有不合格的家長。男孩小時候沒有反抗能力,家長打罵起來很過癮,有的家長甚至總拿男孩出氣。等男孩有一定能力後,打罵自然不起作用,甚至還有男孩長大了反過來打父親的情況出現!"
解鈴還須係鈴人,想讓男孩接受你的意見,父母就要摒棄弊病多多的長官式管理,平等地和男孩交流。打罵隻會把事情越搞越糟,許多家長不顧社會環境變化,強行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教育男孩,造成男孩與家長之間巨大的隔閡,有的家長甚至用"懸梁刺股"等方式逼男孩成為"狀元"、"精英",使男孩的逆反心理越來越大,"問題男孩"也隨之產生。當事實證明此路不通時,做父母的就要及時改變錯誤的教育方法,賦予男孩人格的尊重。
家庭教育不能非打即罵,或者放任自流,父母要加強關愛、引導,幫助男孩樹立正確的成才觀。長官式管理就是不盡人情的做法,把男孩該有的天真活潑的個性,全部扼殺。
幫助男孩跨越成長過程中的障礙,不能一味采用高壓的長官式管教,而且不給男孩張揚個性的機會,這不利於男孩未來的健康成長。能讓男孩保持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才是我們要倡導的,這樣男孩才有可能在各方麵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