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在保持好習慣的過程中不要有例外,無論是時間和空間上都不能例外,盡量做到天天堅持,中間不要斷開。比如,你想培養男孩手腳勤快的習慣,那要讓男孩每天都幹家務活,久而久之男孩勤快的好習慣就出來了。但有些父母不是這樣,在這個過程中,總是放任男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家長忙起來了,就讓男孩好好看書,別幹家務活了,或者明天又有個什麼事沒讓男孩幹,總之這個習慣基本上就很難養成。
所以,在男孩養成新習慣的過程中,家長要努力做到"連續"二字。無論在家裏還是出門,習慣教育要統一,保持所有家庭成員要統一。既然在家裏要求男孩不許亂丟廢紙,父母也不能亂丟,這樣男孩就容易照你的意思養成習慣。隻有家長帶好頭,男孩的好習慣才可延續下來。
如有必要,做父母的可以提前要跟男孩的奶奶、爺爺、姥姥、姥爺打聲招呼,比如說"媽,你以後不能再慣孩子這個毛病了"、"爸,這些事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的",這樣男孩無論跟哪個家庭成員呆在一起,都能夠得到同步的教育。
保持好習慣的連續性,也意味著父母要幫男孩"斷開"壞習慣的侵蝕。比如,不讓男孩每天看無聊的電視劇和玩遊戲。小男孩總是對這種東西感興趣的,現在的電腦遊戲又設計得很好,天天勾著男孩,讓男孩天天想著遊戲。家長與其每天允許男孩花30分鍾打遊戲,不如把這些時間全部放到星期天去,讓男孩一下打1個小時,過足癮。有時候為了男孩,家長是需要做出一點"犧牲"的,自己也要約束自己少打遊戲,有節製有選擇地看電視,以免孩子心猿意馬、做功課也心不在焉。
好習慣的保持,貴在循序漸進。形成一個新習慣,至少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當然30天時間隻是"行為性習慣",如果要培養"思維性習慣",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如培養積極的心態、遇事愛思考的習慣等)。比如,男孩的目標是一天背10個英語單詞,那麼遇到特殊情況(男孩感冒、心情不好、家中有事)時,家長也要鼓勵男孩不能輕易中斷,隻要還能行動就別停下,哪怕少背點單詞、隨便在紙上寫單詞或者幹脆捧著單詞書睡覺,也不要從腦子裏完全中斷這件事。對一種好習慣要有"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底"的態度,有行動總比空想強,做了就比不做強。
讓男孩保持好習慣的過程,並不會一帆風順,很可能會出現反複的情況。這裏有多方麵的原因,既有外界環境的影響,但更多的原因在於男孩的意誌力不夠。但不管什麼原因,家長要多看到男孩積極的態度,鼓勵男孩在曲折中不斷進步,將好習慣進行到底。
行動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說出來的習慣,隻有做出來的習慣。有些家長教男孩做事有規矩,對男孩說一大通道理,其實完全沒有什麼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身邊的小事開始訓練男孩做事的條理性,比如男孩放學後,讓他把衣服掛好、鞋子收好、書包放好,然後洗完手主動詢問父母可以幫什麼忙。所以說,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慢慢做出來的。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同樣的24小時,有的人進步很大,有的人卻原地踏步,原因何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總是保持良好的習慣,保持每天都在進步,後者卻走一步退三步,長期下來無所作為。家長若想男孩成為未來事業中的佼佼者,就應該努力幫助男孩將好習慣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