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5個不該扮演的辦公室角色 二 辦公室中的間諜——打探情報,彙報上司(2 / 2)

那天碰巧部門聚會。李偉情緒有點激動,再也坐不住了,走到張科長身邊,請他到屋外聊幾句。然後,她轉身先走了。

李偉站了一會兒,張科長出來了,依然滿臉堆笑。她壓了壓嗓子:“張科長,我想問你一句話,是不是你向孫總打我的小報告?”

張科長先是吃驚,旋即一臉正氣:“決不是我!”

“我隻提過一句:獎金對行政部門不夠公平。在場的人都能聽明白,你憑什麼說我對孫總有意見?”

張科長慌了,連連擺手:“不是我,不是我……”

“可孫總說就是你!”

“決不是!”

他隨即賭咒發誓。看著他氣急敗壞的樣子,李偉甚至有點可憐他。然後,李偉沒說什麼,轉身就走了。

沒過多長時間,李偉主動調離了這個部門。又過了一段時間,奇跡般地又被安排做這個部門的主管,和張科長換了位置。那時,她已經不再是涉世未深的小姑娘了。

評析:

打小報告的人是這樣一種人,在未識其本相以前,你認定他是個關心他人的人,是個周到的、有愛心的人,到你吃盡他的苦頭時,才知道關心是怎樣的虛偽,那所謂的“愛心”其實不過是口蜜腹劍。其人難治,但也要治。否則,任其發展,小人就有可能成為“大人”,阻礙我們事業的發展。

新新觀察:

同事間相處久了,交談範圍廣泛些,說話隨便些,這都是很自然的。特別是相互並不防備的情況下,難免有說漏嘴的話,有說過頭的話。因此,決不能把同事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和場合說的話當作材料去討好領導。

首先,同事間的玩笑話不要傳給領導。

某一個同事以開玩笑的形式對某個領導的言行舉止作了一番描述,或模仿某個動作而引起大家一陣歡笑。像這樣的事,沒有必要去向領導彙報。

其次,同事在特定場合說的話不要傳給領導。

比如,在部門召開的會議上,某同事在發言中偶爾有批評領導工作方法方麵的話,因為是在會上說的,即使有失偏頗,也沒有必要去向領導彙報。

再次,“套”出來的話更不能向領導彙報。

有這樣的同事,他裝作與你有同感,大談某某領導的不是,然後步步深入,誘得你順著他的思路和盤托出平日對領導的不滿,而他則如獲至寶,當作珍貴的禮物奉送給領導。這種人是標準的小人。同事間相處難免遇上這樣的人。怎麼辦呢?上當隻有一回。一旦知道他告了刁狀,就要及時戳穿他,使他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平日更要注意提防這種人,有時要做到“話到嘴邊留三分,不可全拋一片心”。這種“防人之心”是不得已的,是自衛式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最後,同事要求保密的事不要傳給領導。同事相信你,向你說了幾句心裏話,並要求你保密,你就應該保密,就不能泄露出去或傳給領導。同事間偶爾談論領導和其他同事也是難免的,正確的也罷,片麵的也罷,隻應看作是一種交流。如果你認為同事的認識有片麵性,可以作一些必要的解釋,有明顯誤會的事情可以作一些澄清。多從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方麵做工作,就可以收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