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5個不該扮演的辦公室角色 一 辦公室中的說客——多嘴多舌,隻說不做(2 / 2)

在辦公室裏,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這個問題當然很重要。同事和同事,每天見麵的時間最長,“多說話”可能會影響同事對你的良好印象,“講錯話”也常常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一句話造成的後果就可能使你一無是處,小心翼翼都來不及,何況是多嘴多舌。

新新觀察:

我們不難看出,那些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人,那些說得漂亮、做得窩囊的人,那些隻說不做、卻又對別人說三道四的人,都是不受同事歡迎的人。少說多做或者隻做不說,不過分張揚,注重實際的人,走到哪裏都會受歡迎。

首先,我們要做到“少說”。

一是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少說”。

工作中的困難是普遍存在的,誰的工作沒有困難呢?有什麼必要在遇到一點困難的時候就喊在嘴上,似乎不說出來別人就不理解你工作的難度和價值,要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自我解決困難的能力。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向周圍同事和領導談論你工作的困難的。

二是有了成績的時候要“少說”。

要善於守拙,不要自我吹噓,沾沾自喜,更不要美化和抬高自己,自恃有功而傲視他人。

三是吃苦受累以後要“少說”。

工作中吃了苦,受了累,自己不說也不會被人抹殺,自己到處去說加了多少班,流了多少汗,那倒顯得庸俗。一個人舍不得吃苦受累,往往會平平庸庸,毫無建樹。從這個意義上說,多吃苦多受累是提高自身素質的“磨刀石”。

四是受到委屈和誤解後要“少說”。

要有忍辱負重和顧全大局的精神,不要受到一點點不公平待遇就憤憤不平,進而消極怠工。要相信同事中的大多數人是能夠堅持真理伸張正義的,委屈和誤解終究會真相大白的。

當然,以上所說的“少說”也不是完全不說。比如,同事誤解了你,你可以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作適當的解釋,以澄清事實,達到增進團結的目的。這樣做與“少說”是不矛盾的。

其次,要“多做”。

一是要多做平凡的事。

特別不要拒絕做小事。倘若你在大的公司工作,每天的掃地、打水、夾報紙、倒垃圾等日常事務性工作可不時地做一些,是否樂於去做這些小事,有時恰恰反映了一個人的敬業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是要多承擔人所不欲的工作。

人所不欲的工作是指那些險事、難事和出力不討好的事,或者是很難為別人所理解的事。敢不敢承擔人所不欲的工作,是對一個人能力、水平、膽識、氣魄等諸方麵素質的綜合考驗。敢於啃硬骨頭,幹非常之事,才能建非常之功。

三是要多做不出名不“掛號”的工作。

要甘當無名英雄,隻知默默耕耘,而不求任何回報。不出名不“掛號”的工作,往往是一些基礎性工作。這些工作是慢功,短時間是難以見效的。但基礎性工作做好了,就為長遠發展積蓄了後勁,這樣的工作也是很有意義的。

最後,要防止幾種傾向。

一是做錯了事不要一再表示道歉,關鍵是行動。

可能有人會認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別人道歉,是誠懇的表現。其實不然,人們隻關心你糾錯改錯的實際行動,誰會計算你的道歉次數呢?而且,一再表示道歉,定會給人以虛偽感。而一個虛偽的人是得不到同事信賴的。

二是不懂不要裝懂。

某項工作你確實不能幹或幹不好,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麵子活受罪。倘若不懂裝懂,假充內行,不僅會貽誤工作,還會授人以笑柄,落個不說真話不務實的名聲。

三是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在現實生活中,那種大話連篇,動不動就打包票的人,往往是一些不能信任的人。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總是不想對自己說的負責,那麼這個人永遠不能在同事之間站住腳。

四是要多做同事高興、滿意的事,不要給同事“幫倒忙”。

比如,當同事對你的幫忙缺乏熱情或不滿意時,你的幫忙就成了多餘的和無益的,你少幫忙或不幫忙倒有可能成為同事對你的一種尊重。有的時候,無為恰恰是有為,不幫忙可能是最好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