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行色匆匆,為了生存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你說根本沒有時間。當今社會形勢瞬息萬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爭時間搶速度已成為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中的普遍現象。
小義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現在他懷疑自己得了健忘症。和客戶約好了見麵時間,可擱下電話就搞不清是10點還是10點半;說好一上班就給客戶發傳真,可一進辦公室忙別的事就忘了,直到對方打電話來催……小義感覺自從半年前進入公司後,陀螺一樣天旋地轉地忙碌,讓他越來越難以招架,快撐不住了。“那種繁忙和壓力是原先無法想象的,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沒有誰可以幫你。我現在已經沒什麼下班、上班的概念了,常常加班到10點,把自己搞得很累。有時想休假,可假期結束還有那麼多的活,而且因為休假,手頭的工作會更多。”他無奈地向朋友訴苦。
其實,在實際工作當中,類似於小義的這種情況時常發生,尤其是在外企拿高薪的工作人員。
據有關統計,在美國,有一半成年人的死因與壓力有關;企業每年因壓力遭受的損失達1500億美元——員工缺勤及工作心不在焉而導致的效率低下。
在挪威,每年用於職業病治療的費用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0%。
在英國,每年由於壓力造成1.8億個勞動日的損失,企業中6%的缺勤是由壓力相關的不適引起的。
其實,我們都有時間,並且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當你下班趕著回家做家務時,你不妨提前一站下車,花半小時,慢慢步行,到公園裏走走。或者什麼都不做,什麼也不想,就是看看身邊的景色,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給工作排序
請記住,你永遠都有工作,工作對你來說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所以要學會放下,學會休息。
有位老和尚,養了一條狗。這條狗的名字很怪,不叫小花、大黃、小黑、小白,更不是旺財、來福,這位大師給它起名叫——放下。每日黃昏,他都要親自去喂它。落日下,隻見誦了一天經的老和尚端著飯食,來到院子裏,一聲聲地喊著愛犬的名字:放下,放下——
一次,這個情景被一個小女孩看到,她疑惑地跑去問:“大師,你為什麼給它取名叫‘放下’呢?這個名字好怪哦。”
大師笑著說:“小姑娘,你以為我真的在叫它嗎?我是在告訴我自己,要‘放下’。”
大師就是大師,養的狗的名字都如此有哲理。其實大師就是在告訴自己,每天,日子即將結束的時候,要放下自己的事情,學會休息,因為永遠沒有做完的工作。
如果你是企業的領導,要知道很多事不必躬親,大膽讓部屬去做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有時候,即使你把權力授予得很好,企業的目標你也很明確,可還是覺得有很多工作令你忙得焦頭爛額,這如何是好呢?
有位總經理曾講過自己的一個故事。一次,董事長在中午下班前5分鍾告訴他,中午一起吃飯,說完董事長就下樓,去車裏等他了。可這位總經理回到辦公室後東忙西忙,電話不斷,又收傳真又簽字,忙了半天才下去。董事長早已經在自己的大奔裏等得不耐煩了。這位總經理笑著對董事長說:“老大(他們是好朋友),電話太多。”董事長看了看他說:“吃飯都趕不上,你還能幹什麼?我說吃飯就吃飯,我讓放下就放下,你沒有那麼偉大,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
如果你的生活也是這種狀態,請記住,你永遠都有工作,工作對你來說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所以要學會放下,學會休息。
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的管理者甚至心理狀態出現異常:語無倫次,過度緊張,效率低下。
美國有一位企業的董事長發現自己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行為都變得異常了,就為自己找了一件事做:釘紐扣。他一感到心煩意亂手足無措的時候,就會停下工作,在一塊布上釘一顆紐扣。後來紐扣釘得越來越多,好幾塊布上都釘滿了各種各樣的紐扣。再後來他把這一愛好進行了普及,很多時候,員工都會看到他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裏削鉛筆,或者幫其他員工削鉛筆,再後來發展到幫員工煮咖啡、倒垃圾……看上去簡直就像個小勤雜工一樣。但他並沒有放下自己那些重要的工作,而是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放鬆自己、讓自己休息的簡單勞動上,而不是那些永遠都沒完沒了的、其實並不重要的工作上麵。一年後,他的精神狀態恢複了正常,但他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拚命地工作了,而是把工作分成三種:必須自己做的、可以交給別人做的、可以完全放下的。後來,工作對他來說變成一件快樂的事,他也不用靠釘紐扣、削鉛筆來解放自己了,如今他可以去打高爾夫球,可以去遊泳——他發現了新的工作方式。
和他一樣,美國汽車公司總裁無端要求秘書給他的呈遞文件放在各種顏色不同的公文夾中。紅色的代表特急;綠色的要立即批閱;橘色的代表這是今天必須注意的文件;黃色的則表示必須在一周內批閱的文件;白色的表示周末時須批閱;黑色的則表示是必須他簽名的文件。
把你的工作分出輕重緩急,條理分明,你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使你工作遊刃有餘,事半功倍。
當你過於注意細節的時候,是在一點一點地浪費你的人生。如果你認為隻有焦頭爛額、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你錯了。
管理學認為,事情總是朝著複雜的方向發展,複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並不那麼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