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樓爬到八樓,兩層樓的距離花了平時三倍的時間。傑克?楊依舊一聲不響地走在前麵,全然不顧身後求職者的表情。快到九樓時,性急的張誠終於按捺不住了,一個箭步超過了傑克?楊。很快,張誠就捷足先登,爬到了十樓。不過令張誠驚訝的是,整個十樓是用來做倉儲的,根本沒有什麼董事長辦公室。
就在張誠感到茫然不解時,其他三人也已經到了十樓。張誠看到另外兩位求職者暗裏還在不住搖頭,對張誠的沉不住氣表示惋惜。不過,傑克?楊宣布的錄用結果卻大出他們所料——張誠最後被留了下來,傑克?楊的理由是:幹廣告這行,需要超越和創新,如果墨守成規、沒進取心,那不是公司需要的人才……
同樣是參加複試,隻因為張誠敢於超越主考官,他獲得了那個職位。另外兩個應聘者也一樣可以做到,但是他們卻不敢做,或者說,他們受到某種觀念的影響,壓根就沒想過要超越主考官。
很多時候,你與成功失之交臂都是因為你衝不破你的思維定式,盡管你也已經那麼接近成功。
麗貝卡在愛達荷州麥迪遜中學讀高一的時候,有一次班上傳學校盛裝遊行的報名表,麗貝卡和許多同學都簽了名。她的鄰座琳達卻直接將報名表傳給別人,沒有簽名。
“簽名呀,琳達。”麗貝卡堅持要她簽。
“哦,不,我不行。”
“來吧,很有趣的。”
“真的不行,我不是那塊料。”
“不,你當然行,我覺得你很棒!”
在麗貝卡和其他女孩的不斷鼓勵下,最後她簽了名。
麗貝卡沒有再多想這件事。然而,7年以後她收到了琳達的一封信,描述她那天的內心鬥爭和對麗貝卡的感激,感謝麗貝卡的鼓勵改變了她的生活。琳達在中學一直有一種自卑感,那天麗貝卡居然認為她是盛裝遊行的合格候選人,令她大吃一驚。她最後同意簽名,隻不過是想擺脫同學罷了。
琳達說,參加盛裝遊行如此令她不安,她第二天就去找了盛裝遊行的指揮,要求撤銷她的報名。與麗貝卡一樣,指揮也堅持琳達應當參加。
無奈之下,琳達同意了。
但是,這起了作用。琳達勇敢地參加了一個要求她展現最佳自我的活動,由此她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看自己。琳達在信中衷心感謝麗貝卡。因為是麗貝卡取下她扭曲了的眼鏡,打碎它,堅持讓她去嚐試一副新的眼鏡。
琳達說,雖然她從未贏得任何頭銜或獎狀,但是她克服了更大的障礙:自卑感。由於她的帶頭,她的兩個妹妹後來也參加了盛裝遊行。盛裝遊行在她家成了一件大事。
琳達接著說,盛裝遊行過後的第二年,她成了一個學生組織的骨幹分子,並養成了活潑外向的性格。
琳達是幸運的,因為她的身邊有那麼多的朋友幫助她一起完成了超越。
別被習慣束縛我們的思想
很多人走不出思維定式,所以他們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式,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
中國古代有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古人以服從為美德,而今人在嶄新的創新當中,仍含有古人腦中之極舊成分。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千百年來的農業呈現一種簡單循環的模式,春種、夏管、秋收、冬藏,年複一年,周而複始,基本上是簡單的再生產。這種世世代代循環反複的生產活動,必然導致生活方式也是簡單的重複和循環,人們的思想認識由此也帶上了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色彩。
古代中國之所以發展緩慢,無疑是“道統”二字仍留在人們腦中,排也排不動,割也割不掉。淳樸的中國人民早已習慣傳統的思想觀念,不會創新,也不願創新。
很多人走不出思維定式,所以他們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式,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
大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回到英國,女王為他擺宴慶功。酒席上,許多王公大臣、名流紳士都瞧不起這個沒有爵位的人,紛紛出言相譏。
“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出去航海,一樣會發現新大陸。” “駕駛帆船,隻要朝一個方向航行,就會有重大的發現!” “太容易了!女王不應給他這樣的獎賞。”
這時,哥倫布從桌上拿起一個雞蛋,笑著問大家:“各位尊貴的先生,哪位能使這個雞蛋立起來?”於是一些自以為能力超群的人物紛紛開始立那個雞蛋,但左立右立,站著立坐著立,想盡了辦法,也立不住橢圓形的雞蛋。
“我們立不起來,你也一定立不起來”!大家把目光盯住哥倫布。
哥倫布拿起雞蛋,“砰”的一聲往桌上磕了一下,大頭破了,雞蛋牢牢地立在桌子上。
眾人嚷道:“這誰不會呀!這太簡單了!”哥倫布微笑著說:“是的,這很簡單,但在這之前,你們為什麼想不到呢?”
哥倫布因為敢於突破思維定式而發現了新大陸,那麼我們還要繼續生活在條條框框裏嗎?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存在於社會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種種習慣,物質的和思維的。而思維的習慣,往往束縛著思維的發散,看問題僅限於習慣的角度,理所當然地認為是這樣會那樣,引自己進入誤區,出現了種種“不可能”。
人以習慣生活,但我們千萬不能讓習慣束縛了我們的思想。
父子倆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可眼睛不好,耳朵也有點背,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大聲提醒道:“爹,轉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