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經常會犯這種錯誤,這就好比看魔術表演,不是魔術師有什麼特別高明之處,而是我們大夥的思維過於因襲習慣之勢,想不開,想不通,所以上當了。比如人從紮緊的袋裏奇跡般地出來了,我們總習慣於想他怎麼能從布袋紮緊的上端出來,而不會去想想布袋下麵也可以做文章,比如裝拉鏈。
有的時候,我們的知識、見識或者過往經驗會成為我們了解真相的障礙。而解決這一矛盾現象,就迫切需要我們打破一些固有觀念和思維方式,敢於跳出條條框框,多一份感性想象,多一些理性假設,往往會取得意料不到的好結果。
做一個“破壞者”
人生不能一味地按著某種教條度過,人生需要變革,變革才是成功的源泉。
在英國,有些公職采用世襲製,因此常常在一些人事安排工作上出現墨守成規的情況,有的甚至還很荒唐。
在通往英國下議院人口處的一個扶梯旁邊,一直有一位服務員站立著。據說,他站在那裏至少也有20年以上的曆史了。可是,人們卻不知道他的具體工作到底是什麼?後來,經過一些好事者尋根探源,才發現之所以設立這個職位,是由於當年扶梯剛剛油漆一新,需要有個人在扶梯旁招呼大家不要從這裏走上去。時間是從目前這個服務員的祖父時代開始的,傳到他已屬第三代了。
生活中這麼荒唐可笑的事情並不多,但是很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思維定式,他們用條條框框圈住自己的頭腦,不肯創新。人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式,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的思維思考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這是很多人的一種愚頑的“難治之症”。
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用變的眼光去把握一切,你才會獲得新生!
傳說公元前213年冬天,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進兵亞細亞。當他到達亞細亞的弗吉尼亞城,聽說城裏有個著名的預言:幾百年前,弗吉尼亞的戈迪亞斯王在其牛車上係了一個複雜的繩結,並宣告誰能解開它,誰就會成為亞細亞王。自此以後,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看戈迪亞斯打的結子。各國的武士和王子都來試解這個結,可總是連繩頭都找不到,不知從何處著手。
亞曆山大對這個預言非常感興趣,命人帶他去看這個神秘之結。幸好,這個結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廟裏。
亞曆山大仔細觀察著這個結,許久許久,始終連繩頭都找不到。
這時,他突然想到:“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行動規則來打開這個繩結!”
於是,他拔出劍來,一劍把繩結劈成兩半,這個保留了數百年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輕易地被解開了。
立刻行動、心趨向目標、不墨守成規、遵從自己的行動規則和做事的風格,注定會取得理想成績。人生不能一味地按著某種教條度過,人生需要變革,變革才是成功的源泉。創新才是生命前進的動力。
何一在沒出國之前,是國內一所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可是他剛到美國時,卻必須每天到街頭拉小提琴賺取學費。很幸運,何一和一位認識的黑人琴手一起爭到了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華爾街一家繁華商業廳的門前。
何一很能吃苦,過了一段時間後,他掙足了一筆學費,就和那個黑人琴手告別。因為他有一個理想:要進入名牌大學深造,當初出國就是為了能夠聆聽世界級音樂大師的教誨。於是何一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人到提高音樂素養和琴藝中。
幾年後,何一在音樂領域已有頗深的造詣。有一天他路過那家繁華商業廳的門口,發現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賺錢的地方拉琴。當那個黑人琴手看見何一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說道:“老兄啊,你現在在哪裏拉琴啊?”何一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的名字,那位黑人琴手繼續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一個好地盤,很能賺錢的嗎?”他哪裏知道,此時的何一,已是蜚聲國際樂壇的音樂家,他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台獻藝,而不是在門口拉琴賣藝!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總是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運行,從未嚐試走別的路,這就容易衍生出消極厭世、疲遝乏味之感。所以,不換思路,生活也就乏味。
可能在你的頭腦裏,有許許多多的清規戒律,諸如“決不許……” “千萬別……”之類的規矩,這些清規戒律都是社會教給你的,對於維護社會秩序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有時候,你不妨衝擊它們一下,如果不便於在行動上,至少在內心衝擊一下,體驗體驗“破壞者”的滋味,為以後的創新思維做些鋪墊。
完成人生的一個超越
很多時候,你與成功失之交臂都是因為你衝不破你的思維定式,盡管你也已經那麼接近成功。
一家知名廣告公司招聘策劃人員,張誠也加入了應聘的隊伍。通過筆試和麵試後,張誠和另外兩位求職者得到複試的機會。
直到複試那天張誠才知道,主考官是公司的藝術總監傑克·楊。
傑克?楊在自己辦公室接待了三位求職者,但是他並沒像其他考官一樣,出一些奇怪的測試題,也沒有立即考核他們的創造力,而是大手一揮,讓張誠他們跟著他一起上十樓的董事長辦公室。傑克?楊的辦公室在六樓,張誠和兩位求職者隻得跟著爬樓。
樓梯很窄,傑克?楊在前麵慢悠悠地走,三位求職者跟在後麵。他們想要保證比較正常的速率前進,但是受到了不小的牽製,沒人主動超越傑克?楊。走著走著,大家的心情很急躁,但是都刻意地壓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