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跨越整個東亞地區的巨大裂縫,終於已經完全形成,所有的裂縫,都徹底的鏈接在了一起,從俄羅斯鄂霍次克海,經過中國東北地區、泗川省等中部地區,近乎直線的連接到中國的芸南地區,又到達緬甸,進入印度洋,形成了一個長達兩三萬公裏的巨大裂縫!
洶湧的海水,從鄂霍茨克海區的俄羅斯裂口和印度洋海區的緬甸裂口,快速的湧入到了這條裂縫之中,一路波濤激蕩狂湧,瘋狂的摧毀著兩岸的一切。
隻是,幸虧已經有提前建起的防波長堤,這些海水終究是沒有衝入到內陸地區,也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這樣驚天動地的大動蕩,海浪咆哮之中,國內的很多人,因為在堅固的新城之中,非但不會有什麼危險,反而甚至都充滿興奮的欣賞著,畢竟,這可是千年難遇的大場景,大場麵,什麼好萊塢特效,都弱爆了。
經過初期的瘋狂衝刷之後,這條已經寬大數公裏的巨大裂縫,已經變成了一條海峽,海水已經灌滿之下,海浪的衝擊也小了很多,許多人甚至開始鬥膽的走出城市,靠近大撕裂口附近,親眼目睹那驚人的場景,甚至去看那跨海峽大橋繼續生長、建造的大場麵。
大裂縫在持續的擴展,息岩巨橋也在持續的延伸,並且終於合攏在了一起。
隨著大裂縫的繼續變寬,這息岩巨橋,也在中間合攏的方位,不時的再次生長,重新回合,與裂縫保持這隨時的同步,這個階段,人們甚至都可以踏上長橋,欣賞著那撕裂整個大陸的驚人裂縫,也一次次的被這寬達千米的巨大橋梁所震駭。
由於這橋梁的及時形成,大量的龍騎等,可以方便的來往裂縫兩邊,物資、人員流動非常順捷,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整個國家,也並沒有因為這場大陸板塊的撕裂,而產生異狀,依舊是完整的凝聚在一起。
由於息岩材質的超強硬度,使得其可以承載巨大的重量,而不會折斷,當橋梁跨度再次增加到極限之時,還可以通過一個浮島,來提供中間的支撐。
第一條巨橋建成之後,整個海峽雖然還在持續擴張,但是海水卻已經平靜下來,鐵拳集團建造的第二座、第三座大橋,也開始了同步建設。
隻是,這全新的兩座大橋,並沒有采取第一座那樣的建造模式,而是直接使用息岩橋種,在海峽海水中放入兩塊息岩,讓其按照指定的模式,依靠海水,快速的生長起來。
每座大橋,都是采取了兩個浮箱橋墩中間連接著橋梁的模式,中間的橋梁快速生長之下,將兩個浮箱橋墩推向兩側,並最終接觸、擠壓入海峽兩側,依靠巨大的擠壓之力,深深嵌入到海峽兩岸的山岩之中,穩穩的停在了那裏。
當海峽再次變寬,大橋都能實時感應到兩側的壓力狀態,可以進行同步的生長,始終保持大橋穩穩嵌入海峽兩岸,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兩座全新的大橋,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就這樣快速的顯現、延伸,最終,連接到海峽兩岸,穩穩的牢固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