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於孟小冬給予他的太多,而杜月笙能為孟小冬盡心盡力的地方太少,杜月笙急於爭取補償的機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杜月笙對孟小冬總是那樣禮敬愛慕,忍耐著自已的痛苦,跟她輕聲細氣地說話,聚精會神地交談,平時稱呼也跟著自己的兒女一樣,親親熱熱地喊她“媽咪”。“媽咪”想買什麼,要吃什麼?隻要孟小冬略一透露,他便忙不迭地命人快辦,於是在外人看來,有時候幾乎就是杜月笙反轉過來多方麵照顧孟小冬。
孟小冬自入杜門,兩年多裏對於一切看不慣、聽不得、受不了的事情,向來都以不屑與問的坦蕩襟懷,付之漠然。她從沒有發一句牢騷,出一聲怨言,然而她卻在她53歲生辰前夕,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之下,輕輕地說了一句話。這一句話在事後杜月笙回想便覺得其關係之大,分量之重。
1950年,杜月笙有意全家遷法的時候,有一天杜月笙在房裏屈指細算,連同顧嘉棠和萬墨林兩家,一共需要多少張護照?當他算好了一共要27張,當著房中各人,孟小冬便淡淡地說了一句:
“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一語方出,環室肅然,一個相當重大的問題,總算被孟小冬如時提了出來,自此杜月笙下定決心,他不顧一切的阻撓與困憂,當眾宣稱:他要踐履諾言,盡快與孟小冬成婚。
杜月笙這話一出,紛紛擾擾的杜公館仿佛投下了一枚炸彈,杜月笙與孟小冬已成夫妻,結為一體,早成不可否認的事實。如今杜月笙纏綿病榻,天天在靠氧氣過活,而且正值避難香港,日處愁城,又何必大事破費多此一舉?成婚與否對任何人都沒有裨益,反而可能節外生枝,徒生無窮的糾紛———反對者持此理由再三陳詞,苦口勸阻,但是杜月笙置之不理,他決意在自己死前完成這一大心願,為孟小冬,也為自己。
杜月笙吩咐萬墨林立刻籌備,趕緊辦事,因為在孟小冬之前杜月笙還有一位已逝的原配和三位夫人,所以原則上決定不能舉行儀式,再加上杜月笙自己抱病在身,出不了門,於是見禮喜宴隻好在堅尼地杜公館舉行,為地點所限,請的隻有杜月笙的至親好友。
但是杜月笙堅持要叫好的酒席,萬墨林便渡海到九龍,在九龍飯店點了900元港幣一席的菜,把九龍飯店的大司務統統拉到堅尼地來做菜做飯。
喜期已近,堅尼地樓下的大廳不夠擺,因為喜筵有10桌之多,臨時又借了樓上陸根泉的那間大廳,邀請的親友全部到齊,無一缺席。在那一晚杜月笙帶病陪客做63歲的老新郎,孟小冬的臉上也出現了笑容,杜月笙在港的兒子、媳婦、女兒、女婿一一前來重新見禮。一律跪拜磕頭如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