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節 局勢危急,倉皇出逃(2 / 3)

盡管如此,局勢還是一日不如一日,1949年1月20日,蔣介石發表文告,決定身先引退,當日離京飛杭,轉赴奉化溪口,同日,李宗仁宣布代總統職,全國各地同胞看到報紙,得知這一消息,無不有天崩地裂、五內如焚的感覺,大家都知道,大陸局勢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也就從這一天開始,杜月笙和他的心腹智囊幾次緊急會商。然後,大家分頭做撤離上海的準備,但是,在表麵上杜月笙和手下心腹一個個依然裝著若無其事,甚至裝著是在徘徊觀望,以免引起懷疑,釀成意外。

對於自己的家人子女,心腹親信,以及要好相關的朋友,杜月笙在原則上是大家一道走,不過,由於各人情形不同,環境各異,他在勸促那許多人早日離滬時,在表麵的方式上,略有不同。

最親近的,關係最密切的,杜月笙便直接下命令:

“行李收拾好,說聲走,就動身。”

對稍微有點隔閡者,他用淺顯俚俗的比喻,一語破的,促成他們離滬的決心,杜月笙曾經和許多人語重心長地說過:

“跟國民黨走,好歹還有一碗稀飯吃;跟共產黨嘛,隻有吃米田共的份!”

米田共三個字加起來恰好是“糞”。這一句杜月笙的反共警語在杜氏親友之間口耳相傳,繪聲繪影,像黃金榮家、金廷蓀家、顧嘉棠家……婦孺老幼,大都奉杜月笙之言有若神明,因此,家家都在準備行裝。

這時黃老板82歲了,他舍不得上海灘上那龐大的產業,又怕自己風燭殘年,受不了旅途的勞頓,但是他叫他的媳婦李誌靖領著他長孫黃啟予一家先去香港,再投台灣,他留幼子伴他暫住上海,然而,他仍然拍了登記照片,而且在照麵背麵寫好姓名,年齡,籍貫,住址,要他媳婦到香港後,替他申請台灣入境證,以備萬一,這些照片現在猶在李誌清的保管之中。

金廷蓀、顧嘉棠,萬墨林、朱文德……惟杜月笙馬首是瞻,他們都決定舉家離滬,隨杜月笙共進退。

有一天,杜月笙跟王新衡在一起閑談,王新衡因外間風風雨雨,謠言太多,特地提醒杜月笙:“別人可以不走,你杜先生是非走不可的。”

杜月笙聽後,笑了,他告訴王新衡說:

“你放心,我會走的。但是現在何必喊出來說我要走呢?謠言讓他滿天飛,落得共產黨對我放心,免得臨時節外生枝。”

又一次,王先青來拜望他,坐定了,杜月笙便皺著眉說:

“黃任之(炎培)來過三次了,邀我到一個秘密地點,跟周恩來碰一次頭,我怕不妥,黃任之說絕不礙事,而且隻是見一次麵而已,並不討論任何問題。”

王先青一聽,著起急來,他雙手直搖,神情嚴重地說:

“老夫子,這件事萬萬不可,即使雙方見了麵不作任何商談,但是一見麵就是鐵的事實,共產黨又不知道要造出多少謠言來了。”

杜月笙寬慰地一笑,慢吞吞地答道:

“我跟京士、清華也會談過,他們也是你這個說法,所以,我已經拒絕了。”

聽到這裏,王先青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杜月笙在對他加以試探,惟恐他在那危疑震撼、千鈞一發的時期,意誌有所動搖。

杜月笙要離開上海,他所急於辦理的事情,相當的多。第一,他要盡量調集現金,作為他龐大家族長期逃難的生活準備;第二,他一手創辦盡人皆知的中彙銀行,人欠欠人,他希望賬目能夠結得清清楚楚,不至於因中彙的未了事宜留人口實話柄。這時,杜月笙仿佛已有自知之明,在他有生之年絕不可能再回上海,重振中彙銀行的業務,既不會再開中彙,他便極想作一個漂漂亮亮的結束。

中彙銀行的曆史夠悠久了,它創辦曆時20餘年,自戰前以至勝利以後,杜月笙一直自己做著總經理,而以徐懋棠以副經理的名義,負責主持業務,可惜徐懋棠沒能利用中彙銀行悠久的曆史及有利的環境,中彙的業務始終打不開。和中彙同年開張的新華銀行20年來分隸行業已遍布全國各地,而中彙卻一向多數隻有愛多亞路一爿總行和天津路的一爿分行而已。直至1947年,杜月笙下定決心,加強中彙銀行的陣容,自己擔任董事長,而使浦新雅出任總經理,徐懋棠、杜維藩副之,中彙銀行才算是在南京中山東路24號開了第二家分行。但是,杜月笙所希望的能在撤退以前結清賬目,這一項願望卻是始終未能達成。

1949年4月,李宗仁的和平計劃宣告全麵失敗,4月21日,解放軍發動全麵攻擊,自安徽荻港渡過長江,23日李宗仁悄然飛往桂林,南京棄守;28日宜興,吳興、長興國民黨軍相繼撤離,40萬解放軍正向上海四郊集中,淞滬大戰將起,杜月笙不能不動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