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臨時參議會成立,徐寄廎躍登臨參會議長的寶座。
杜月笙是臨時參議員之一,可是平時他絕少出席會議。
徐寄廎領導的臨參會雖然與上海市政府通力合作,解決了不少問題,但如遇有重大事件,仍難發揮較大的作用,於是,有關權勢人物深感上海市參議會有提早成立的必要,結果,在上海臨參會成立兩個月,1945年11月間,上海市長錢大鈞就已交付給上海市政府民政處長張曉崧一項重要任務,請他籌劃實施地方自治。
1945年12月,張曉崧先將上海全市劃分為31個行政區,成立31個區公所。杜月笙早有警覺,暗中做了嚴密部署,在上海灘舉行投票選舉時,杜月笙的勢力便大得驚人,31個區的區長當選人揭曉,明眼人一望而知,杜月笙係的人物不但位置要津,而且還在全部當選者中占大多數。
上海實施地方自治的第二個步驟是舉行上海市第1屆市參議員選舉,市參議員候選人由各區域及農、工、商、教、律師、會計師、新聞記者等團體產生。杜月笙經過考慮,決定列名商界,結果又以最高票數獲選,杜係人物如萬墨林也榜上有名,這樣杜月笙坐在市參議會裏,都有親信心腹相隨。
可是,上海市參議員在1946年3月就已選出,市參會辦事處由上海市政府指派民政處副處長項昌權擔任主任,積極籌備,而上海市參議員的當選證書,卻一直到當年10月才由國民政府內政部頒發。這時候,吳紹澍副市長、社會局長業已垮台,上海市長也由錢大鈞換了吳國楨,吳國楨和杜月笙相當熟悉,兩人又是好友,甚至連上海市參議會的成立大會,也借杜月笙所創辦的正始中學大禮堂舉行。
然而,成立大會所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誰當第一任議長?這時,杜係人物已能夠掌握局勢,擁有過半數票,大家都認為杜月笙當選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杜月笙卻還有顧忌,那便是吳紹澍還存有相當的勢力,雖然不至於影響大局,然而觸觸黴頭也是令人心裏難受的,這時杜月笙聲威重振,飛黃騰達,光全國性的重要人民團體,他已經到手了3個,如全國輪船業公司理事長;全國棉紡織業公會理事長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其餘地方性團體與國家行局主持人或董監事,更是多得不可勝計。“日中則昃,盛極必衰”,杜月笙是深切懂得其中道理的,上海市議會議長一席,他心中有了最後的決定:先行當選,然後以年老體衰多病為詞,向大會提出辭職,再挑別人。
為了市參議會議長選舉,恒社子弟勸進者有之。奔走拉票者有之,聯絡活動者亦有之,當杜月笙毅然宣布他的決定,拉票和聯絡者便格外起勁,這是因為杜月笙既已決心一次當選然後讓賢,那麼,顏麵關係,最好180位市參議員的票全部都投給杜月笙,讓他們的老夫子“光榮全票獲選”。
照說,這件事不難辦到,杜月笙言語一句,獲選議長立刻宣布辭職退讓,即使是競選的對手也不會不買這個麵子,反投杜月笙一票。可是,就因為中間夾著一個“明槍暗箭”,即處處中傷攻擊杜月笙的黨部與團部負責人吳紹澍,事情便相當的難辦。
王先青仗著他多年為吳紹澍出生入死,盡心盡力,幫過吳紹澍的大忙,於是,他自動地去向吳紹澍盡最後的忠告。
找到了吳紹澍,王先青便單刀直入地問:
“現在市參議會就要選議長了,你究竟有什麼打算?可不可以說出來?。”
吳紹澍聽後,反問王先青一句:
“先青兄,你的意見如何?”
“不論對於國家的功勳,還是在社會上的聲望,”王先青侃侃然答道,“杜先生為第一人,上海議長應該選他。”
於是吳紹澍便應一聲:
“是啊。”
“不過呢,”王先青坦然的說,“杜先生身體不好是實,他不會做這個上海市議長的,大家一道選他一選,讓他得個滿票,然後再讓給別人,這樣麼也好內外而有個交待。”
“好呀。”
王先青還不放心,再叮一句:
“你是說你那方麵的人願意一致投杜先生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