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犯下一些錯誤或是失去生活中的某種機會時,總是習慣於向別人抱怨。要知道,這種向別人訴說你不喜歡自己的地方,隻能是加強你繼續對自己不滿,因為別人對此幾乎總是無能為力的,至多隻能加以否認,可你又不會相信他們的話。向別人抱怨是無濟於事的,隻有自己給予自己一個積極而且比較客觀的評價,才有利於你的進步。
有了對自己的正確評價,你就會懂得真正的自我不在於形式的表現,而是一種內心的強大力量。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鮑爾奇曾經受托為一個晚宴確定賓客座次,要使所有有身份的人都感到滿意,這件事確實會令人為難,即使對一個專業的禮儀公司來講也不大好辦。而鮑爾奇運用自己獨特的辦法去做這件事。在宴會前,他告訴大家,請賓客自便,喜歡坐在哪兒就坐在哪兒,他說:“真正重要的人都是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的,而在乎的人都是不重要的。”
我們應該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人是具有個性的存在。”此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應該享有發揮自己才能的平等權利。”
生命是自己的,就該活給自己看
我們總是畏懼別人的眼光,總是擔心別人怎麼想,不自覺地丟失了自己;其實事情是我們自己的,別人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標準,為什麼我們要生活得那麼被動呢?
有一個婦人是私生女,別人都對她指指點點,她整天煩惱不已。無論她走到哪裏,這種煩惱都如影隨形,不斷折磨著她。
有一天,婦人忍受不了了,想投水自盡,一死了之。可是婦人剛剛跳入河中,就被人救了起來。聽完婦人的不幸遭遇後,那個救她的人勸她皈依佛門,尋求解脫。
於是,婦人前去拜訪禪師,向他訴說自己的不幸。禪師在聽完婦人的泣訴以後,隻是讓她靜默打坐,別無所示。
婦人打坐三天,非但煩惱不除,羞辱之心反而更加強烈。婦人氣憤不過,跑到禪師麵前,想將他臭罵一頓。
但她還未開口,禪師便說:“你是想罵我,是嗎?隻要你再稍坐一刻,就不會有這樣的念頭了。”禪師的未卜先知,讓她既吃驚又心生敬意。於是,她依照禪師的指示,繼續打坐。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禪師輕聲問道:“在你尚未成為一個私生女之前,你是誰?”
婦人腦子裏的某根弦仿佛突然被撥動了一下,她恍然大悟,隨後號啕大哭起來,喊道:“我就是我啊!我就是我啊!”
我就是我,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別人不是我們的鏡子。一個人活在別人的標準和眼光之中是一種被動,一種依附,更是一種悲哀。人為什麼要活得那麼累呢?人生本來就很短暫,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更是不多,為什麼不能為了自己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活一次?為什麼不讓自己脫離建立在別人基礎上的參照係?……要知道屬於你的,隻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賜予的生活!
當我們犯下一些錯誤或是失去生活中的某種機會時,總是習慣於向別人抱怨。要知道,這種向別人訴說你不喜歡自己的地方,隻能是加強你繼續對自己不滿,因為別人對此幾乎總是無能為力的,至多隻能加以否認,可你又不會相信他們的話。向別人抱怨是無濟於事的,隻有自己給予自己一個積極而且比較客觀的評價,才有利於你的進步。
有了對自己的正確評價,你就會懂得真正的自我不在於形式的表現,而是一種內心的強大力量。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鮑爾奇曾經受托為一個晚宴確定賓客座次,要使所有有身份的人都感到滿意,這件事確實會令人為難,即使對一個專業的禮儀公司來講也不大好辦。而鮑爾奇運用自己獨特的辦法去做這件事。在宴會前,他告訴大家,請賓客自便,喜歡坐在哪兒就坐在哪兒,他說:“真正重要的人都是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的,而在乎的人都是不重要的。”
我們應該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人是具有個性的存在。”此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應該享有發揮自己才能的平等權利。”
生命是自己的,就該活給自己看
我們總是畏懼別人的眼光,總是擔心別人怎麼想,不自覺地丟失了自己;其實事情是我們自己的,別人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標準,為什麼我們要生活得那麼被動呢?
有一個婦人是私生女,別人都對她指指點點,她整天煩惱不已。無論她走到哪裏,這種煩惱都如影隨形,不斷折磨著她。
有一天,婦人忍受不了了,想投水自盡,一死了之。可是婦人剛剛跳入河中,就被人救了起來。聽完婦人的不幸遭遇後,那個救她的人勸她皈依佛門,尋求解脫。
於是,婦人前去拜訪禪師,向他訴說自己的不幸。禪師在聽完婦人的泣訴以後,隻是讓她靜默打坐,別無所示。
婦人打坐三天,非但煩惱不除,羞辱之心反而更加強烈。婦人氣憤不過,跑到禪師麵前,想將他臭罵一頓。
但她還未開口,禪師便說:“你是想罵我,是嗎?隻要你再稍坐一刻,就不會有這樣的念頭了。”禪師的未卜先知,讓她既吃驚又心生敬意。於是,她依照禪師的指示,繼續打坐。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禪師輕聲問道:“在你尚未成為一個私生女之前,你是誰?”
婦人腦子裏的某根弦仿佛突然被撥動了一下,她恍然大悟,隨後號啕大哭起來,喊道:“我就是我啊!我就是我啊!”
我就是我,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別人不是我們的鏡子。一個人活在別人的標準和眼光之中是一種被動,一種依附,更是一種悲哀。人為什麼要活得那麼累呢?人生本來就很短暫,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更是不多,為什麼不能為了自己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活一次?為什麼不讓自己脫離建立在別人基礎上的參照係?……要知道屬於你的,隻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賜予的生活!
每個人都不需跟從世俗標準隨波逐流,而是應該依自己的方式去選擇有價值的人生,使自己活得快樂,活得自由。你活得快樂嗎?自由嗎?讀這本書的人都覺得“心有戚戚焉”,因為他們的心事被看穿,他們發現自己這輩子為了父母而活、為了配偶而活、為了子女而活、為了房屋貸款而活、為了取悅老板而活、為了身份地位而活……總之,有各種“為別人而活”的理由,卻始終沒有為“自己”好好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