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形虎拳的威力很大,但是怎麼一個大法,實際上很多人都難以形容。畢竟是下九流的拳術,在明清兩代,都隻是在底層的碼頭工還有農民中間流行,卻和那些軍中技擊有所不同。
不過張家的擬形虎拳,卻有一套自身的衡量標準,那便是爪力。
虎拳虎爪,威力難當一撲一抓。
張賁十五歲時候的爪力是三百市斤,差不多可以稱得上是根骨奇佳的少年高手了。放眼世界格鬥家中,也是數得上的精英。
十六歲已經能夠提升到三百八十市斤,到了十七歲則是五百市斤,提升幅度大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張賁手掌上的肌肉已經開始渾圓,手掌的指骨的強度已經到了一定的層次。
而如今張賁的爪力,則是在六百五十市斤,尋常人如果被張賁全力一抓,基本上就是當場死亡。
當年死在張三賢掌下的匪軍,沒有三百也有一百五十。
戰場、暗殺的幾經淬煉,也使得張三賢將擬形虎拳的威力進一步的優化開發,張耀祖和張賁都是勤學苦練,將張三賢的一身本事都學到了家。
不過此時的張賁扯去了青鬆的樹皮之後,有些咂舌:這麼大的力道,剛才的瞬間的爆發,恐怕在七百斤朝上。
練拳腳外家功夫的人大多在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朝力量上去疊加,因為力量的提升是很困難的,因此武術演化出很多技巧。
往往提升十斤之力,可能就是五年苦工打磨。
可是張賁心知肚明,自己剛才那猛然一擊,不但手掌感覺到的反震之力沒有多大的傷害,暴擊的順暢程度前所未有,那種力量狂湧的感覺,有一種傾瀉而出的猛烈奔放之感。
張家擬形虎拳最強的爪力應該是張三賢在開國後回老家的一個事情。
張家祖籍揚州,當時在鄉間行走,張三賢路上遇到一頭瘋牛,情急之下竟然直接一爪擊斃那頭狂牛,頓時在兩淮傳為佳話,至今道上的人還在傳說張家三少爺的威風。
張三賢事後也曾推算過,當時的力道,起碼有兩千斤,也就是一噸,這基本上就是真正老虎的隨意一擊了。雖然比不上猛虎的暴擊,但是凡人身軀有這樣的威力,著實不易。
不過那興許也是張三賢的巔峰狀態,曇花一現,後來幾十年,就再也不可能有那樣的力量、角度和時機了。
擬形虎拳的虎爪一擊,看似隻是手掌手指的力量,其實不然,真要解釋,應該說是整個人的身軀將手掌甩了出去,手指宛如鏜耙,能入木三分者,才是初窺門徑。
說的更直白點,就好比將人的雙手練的十分堅硬,然後就等於有了一把尖頭錐,而人的胳膊和身軀,就是尖頭錐的長柄。
也是如此,當這樣的力量展示出來的時候,世人往往無法接受和理解,以為這是障眼法和偽科學,其實不然。
“好家夥,七百斤的力道,恐怕拍碎頭蓋骨也是輕而易舉了。”
張賁暗暗咂舌,他雖然知道讓他施展出這種暴擊時機的可能性不大,但還是感覺到一種強大力量在手的安心。
靜心靜氣下來再度將拳術打了一通,微微地出汗收拳後,才調整呼吸,隻覺得有了生命之泉的浸潤,絲毫壓力和阻滯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