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賁虐王致和一群人虐的很爽,但他不是超人,他還是受了點兒傷。兩根手指壓縮性骨折,雖然不是什麼問題,但是指關節變粗了一圈,讓他握拳有些不爽。
“娘的,還是緊張了一些。”
張賁盯著拳頭看了一會兒,想起車站時候都是用腳,到了學校深怕把人打成重傷,所以收斂了一些,沒想到反而自己受傷了。
早上六點鍾,這個時節的中海已經有了露水,中海大學是開放性的學校,在逸夫樓的後麵是偌大的公園,這個公園原本是中海大學的產業,隻不過現在早上來這裏晨練的老頭兒老太還是不少。
咿咿呀呀練著嗓子的小生,有些老頭兒還拿著薄荷水在那裏漱口,舞著太極劍的老婆子更是看上去很享受這片鬱鬱蔥蔥的林子。
中海是衝積平原,一般來說是沒有山的。
不過中海大學的北園實際上是有座山,說是山,實際上這個地方叫鼇頭角,北宋的時候叫鼇頭礁,是東海邊上,大陸東北角附近的一個礁石。如今改名鼇頭山,山不高,百二十米的樣子,不過連成一片,再加上山下的五子蓮池,風景倒是不錯。
這五子蓮池的典故也是不錯,傳言唐代草聖張旭草書無雙,鼇頭礁觀東海有感,於是書寫魏武的觀滄海,而張旭的印章有五顆,印上之後,宛如五子排列。後來傳言這五顆印章都落在了鼇頭山上,滑落山腳,化作了五子蓮池。
“這裏倒是個好地方。”
一邊喝著豆漿,胡亂塞了兩個肉包兩個大蔥餅,張賁抽了張紙巾擦擦嘴,將垃圾扔進垃圾箱,一路過去看到不少老頭兒老太帶著孫子孫女兒晨練。
大家都是相互笑笑,也有不少學生在那裏活動著身子,還有繞山跑步的,走到山頭上,原本的梧桐樹也沒幾棵,大多數都是水杉和青鬆,還有香柏。
朝南看去,五子蓮池碧波蕩漾,沿著湖畔許多學生都在跑步,隻是對麵的逸夫樓,就是太過煞風景了一些。
鼇頭山的頂上有一座墳墓,名叫無頭將軍墓。明末清初,東海出了個豪俠,聽聞鄭成功江南抗清,於是呼應而上,誰知兵敗,被清兵擒住,極盡拷打也不曾投降,最後被梟首。
有忠義之士收斂骸骨,卻始終找不到其頭顱,於是隻能偷偷地將其掩埋在鼇頭山上,並立了個無頭將軍墓,以激勵後人。
將軍墓前好風水。
水泥路倒也幹淨,休憩的藤椅刷了一層防腐蝕的棕色漆,想來布置這裏的人都是挺有格調的,顏色和周圍渾然一體。
將軍墓就是個很普通的石頭墳包,上麵建了個涼亭,有欄杆攔著,兩邊有桂樹和香柏,因為高了些,所以來的人不多。
陸續有人路過,也是繞山跑的人。
看到張賁在那裏紮著馬步,屏氣凝神,好奇的都是看了一眼,但是張賁隻是收拳不發,他們也看的無趣,以為是個裝逼的家夥,所以就匆匆地走了。
張賁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吸氣吐納,用一個順暢的節奏在那裏放鬆著身體,接著收了馬步,雙腿分開,雙手自然下垂,宛如無骨,整個人的身體無比放鬆,和周圍的環境不斷地適應著。
肌肉全部鬆弛下來,呼吸極為有節奏,直到胸腔中能夠感覺到空氣順利地進出,並且沒有絲毫要喘氣和阻滯的感覺後,張賁才心滿意足,照著這個節奏吸氣吐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