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詢問技巧:打破僵局的套話方式(2 / 3)

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在此基礎上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提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將會讓你更加順利地找到線索。這是每一個FBI都必須掌握的技能。事實上,這是進行談判、偵訊的基礎,也是談判成功與偵訊順利的保障。

在反問的時候必須明白一點,如果對方一句話都不說,你將束手無策,除非你能夠針對對方內心潛在的需求出發,采取非暴力的方式進行表達。雖然在審問罪犯的時候,有時也會用到一些激烈的言辭追問,但了解對方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問,始終是FBI在偵訊過程中要做的事情。

如果要對方合作,最好的辦法有兩個:第一,讓對方得到自己想要的;第二,讓對方知道即將要失去的。對方想要的東西以及對方即將失去的東西,就是讓對方說話的最佳話題,因為這兩樣東西是人們感興趣的,事實證明,人們會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產生話題。

了解對方的需求,用對方感興趣的事情作為交流的突破口,會讓你很快地切入談判與偵訊當中,避免僵持的局麵。加裏·內斯納的兩次經曆都說明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它不僅可以避免激烈的對抗帶來的可怕後果,還能夠使警方更加順利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盡管並不是所有的FBI都信奉加裏·內斯納的觀念,但加裏·內斯納的言語策略是被證明了有效的,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

除此之外,FBI還要靈活運用盤問技巧。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一樣的方式進行提問,用合適的方式問合適的問題,能夠更有效地促使罪犯說出真話,或者更容易找到罪犯的破綻。比如連珠炮式的提問,可以使一些思路比較混亂的人露出破綻。

另外,在FBI的偵訊過程中,就如同舞台演出一樣,對話、道具、服裝以及調查員樣樣都十分重要,甚至包括椅子的位置、離門的遠近以及筆記本、筆等物品,都會影響對方說出真話。

事實上,在FBI的內部,有專門為隊員們而寫的語言技巧課程。這些課程主要就是為了強化隊員們在進行偵訊時的問話技巧,讓FBI的隊員們能夠順利打破僵局,通過語言及非語言辨識相互配合的方法,來提高話語辨析的精準度,以判斷對方是否說謊或有所隱瞞,進而找出事實的真相。

用不同的方式反複問同樣的問題

有一次,某名身負要職的政府官員被人告發是間諜,有泄露國家機密的嫌疑,總統要求FBI的局長胡佛調查事情的真相。但FBI的局長認為這可能是陷害他人的誣告,因為從過去掌握的資料來看,那名要員並沒有任何泄露國家機密的行為。

這位被認為FBI史上任期最長、最有權勢,也最為專製的局長相信自己的情報沒有錯,所以他要證明那名告密者在誣陷政府要員,危害國家安全。但他沒有證據,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

胡佛找到告密者說總統要徹查此事,要求他為此提供更多的證據,由於一些複雜的緣故,原來告密者的那封檢舉信丟失了。

胡佛裝出事情很棘手的樣子,對告密者說:“這該怎麼辦呢?總統先生把這樣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給我來督辦,卻沒想到丟失了最重要的證據,我可真的難辭其咎!”說著,他便發起怒來,當即開除了負責此事的一名下屬,這使告密者確信原來的那封檢舉信已經丟失了。胡佛無奈地對告密者說:“事已至此,希望你能再寫一封檢舉信,否則,我必定會受到總統嚴厲地訓斥,而你的檢舉也會因為一些原因得不到查證。”

告密者聽了連忙答應重新寫一封檢舉信。他認為上封信已經丟失,就不管自己早已記不清當時是怎樣寫的,根據想象,憑空又編出一封信來。

胡佛接到這封檢舉信,拿出原信一比較,隻見其中的描述大有出入:除了告那名政府要員的間諜罪、泄露國家機密的罪名一樣,所舉證據已經全變了,細節問題更是大相徑庭,出自同一人之手、檢舉同一人的兩封檢舉信,時間、人物根本對不上。這位機智的FBI局長立刻吩咐把告密者關押起來,隨後他將此事對總統做了彙報。

在這起事件的調查當中,胡佛巧妙地找到說謊者的破綻,成功地揭穿了誣告謊言,懲治了撒謊者。盡管他的手段和方法是違法的,事實上他有很多做法都為人所詬病,但我們卻從這個案例當中發現了說謊者的一個特點:他們往往會忘記自己說過的謊言的細節。

FBI對大量的事實進行研究,發現說謊者確實存在這一特點。過一段時間,如果讓說謊者複述一遍他們描述的話,他們多半會丟三落四、含糊不清,甚至出現自相矛盾的地方。

在偵訊的過程中利用說謊者這樣的特點,FBI往往會采用反複訊問對方的方式,很快地找出犯罪嫌疑人的話語破綻。即使那些事先有很充裕的時間做準備,並且很謹慎地編造了台詞的說謊者,如果他不夠機靈,在無法預期對方反問所有問題的情況下,也會露出破綻。就算說謊的人很機警,也無法記住自己所說謊言的所有細節。

有時FBI會換一些調查員,再次讓嫌疑人複述一下案件發生的情節,這樣往往能看到一些破綻。

當你問一個人某個問題時,對方第一次往往會十分認真地回答你。而當你以同樣的問題問第二次:“我剛才沒有聽清楚,請你再說一遍好嗎?”對方仍然會比較仔細地回答你。這個時候,你可以停頓一段時間,讓他的身體平靜下來,他就會以為自己已經蒙混過關了,內心也會放鬆警惕。這個時候,你再次就原問題問第三次。

由於他已經不在說謊的狀態中,腦子裏麵有些東西不太清楚,此時他不是惱羞成怒,就是會傾向於坦白。在偵訊過程中突然再次問起以前的問題,對方通常都會說:“我不是已經說過這件事了嗎?你同事早就問過了這件事。你們到底想要怎麼樣?”然後他或是勃然大怒,或是鎮定從容,十分有耐心地再次敘述一遍謊言,這兩種情況都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