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一位哲人說:“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你如果要成為公司的支柱型員工就要注意了:控製情緒。應當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把精力投入到冷靜的思考中去。事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情緒控製和嚴格自律。懂得自製是事業成功的前提。
從前有一個人提著網去打魚,不巧這時下起了大雨。這個人非常生氣:“天氣太討厭了,早不下雨,晚不下雨,偏偏在我去打魚的時候下。”於是一賭氣將網撕破了,撕破了漁網還無法消除心中的怨氣,他又氣惱地一頭栽進池塘,再也沒有爬上來。多麼可悲的傻瓜,怒火吞噬了他自己,他本可以等天睛了再去打魚,下雨天反而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整理一下漁網。
198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裏根在一次關鍵的電視辯論中,麵對競選對手卡特對他當演員時期的生活作風問題發起的蓄意攻擊,他絲毫沒有憤怒的表示,隻是微微一笑,詼諧地調侃說:“你又來這一套了。”一時間引得聽眾哈哈大笑,反而把卡特推入尷尬的境地從而為自己贏得了更多選民的信賴和支持,並最終獲得了大選的勝利。
不能很好調整和控製自己情緒的人,結果是把工作越弄越糟,自己也受到了傷害,成為情緒的奴隸。
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美國,有一位很有才華、曾經做過大學校長的人,參加美國中西部某州的議會議員競選。此人資曆很高,又精明能幹、博學多識,看起來很有希望贏得選舉的勝利。但是,在選舉的中期,有一個很小的謠言散布開來:三四年前,在該州首府舉行的一次教育大會期間,他跟一位年輕女教師有那麼一點曖昧的行為。這實在是一個彌天大謊,這位候選人對此感到非常憤怒,並盡力想要為自己辯解。由於按捺不住對這一惡毒謠言的怒火,在以後的每一次集會中,他都要極力澄清事實,證明自己的清白。
其實,大部分的選民根本沒有聽到過這件事,但是,現在人們卻愈來愈相信有那麼一回事,真是愈抹愈黑。公眾們振振有詞地反問:“如果你真是無辜的,為什麼要百般為自己狡辯呢?”如此火上澆油,這位候選人的情緒變得更壞,也更加氣急敗壞、聲嘶力竭地在各種場合為自己洗刷,譴責謠言的傳播。然而,這卻更使人們對謠言信以為真。最悲哀的是,連他的太太也開始轉而相信謠言,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被破壞殆盡。最後他競選失敗了,從此一蹶不振。
很難想像,一個喜怒無常的職場中人能做出什麼大的成績,因為他被壞情緒包圍,無法集中精力、全心投入去做一份工作,而且還會因此而毀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人們遇到挫折時,憤怒是最容易辦到的事,但也是最不明智的做法。相反,如果能轉換情緒,冷靜地多問、多思考自己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你會成為一個真正發掘自己強項的成功者。
你的情緒會給你帶來推動力,而這股動力很可能就是使你將決定轉變為具體行動的力量。你如果控製和引導你的情緒,它就會給你帶來信心和希望;而如果你壓抑或者摧毀你的情緒,那失敗就會不請自來。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你能掌握的對象。自律和自製就是最好的武器。它會使你自己成為情緒的主宰,對逆境應對自如,從而以平靜之心敏感地捕捉成功的機會。一個優秀的職業人,一個有誌於成為公司支柱的員工,懂得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展現自己最適合的表情給別人,這是一種氣度,更是一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