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是尼勒克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器”(3 / 3)

堅持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加大招商引資宣傳、豐富引資模式、創新引資思路、完善引資機製、提升引資效果,積極推進“專業化招商、市場化運作”模式,圍繞支柱產業發展和特色項目,深入開展專業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會展招商等尋商活動,積極引進一批煤化工、礦產資源開發、延伸配套產業、裝備製造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完善融資擔保機構運行機製,為企業開展貸款擔保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扶持壯大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創新的龍頭企業。

其四,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新型工業化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工業化,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都離不開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以市場為導向,以體製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激勵機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導和扶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汙染小、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和節約型社會。優先發展用於優勢資源轉換的科學技術,加快推進科技興農、科技興貿和以科技為先導的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為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建立完善有利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製,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積極推進技術改造,推進企業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加強產學研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利用高新技術、信息技術、環保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煤炭、礦產開發、建材、煤化工、輕工產業;堅決淘汰落後的工藝技術,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市場競爭能力,提升產業層次。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引導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創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和企業,形成品牌效應,提高工業化發展水平和優勢產品質量效益。

其五,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增強人才智力支持。

全麵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抓住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和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切實改變尼勒克縣科技水平低,技術進步緩慢,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率低,勞動力素質低,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現狀。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好基礎教育,加大職業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少數民族教育質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完善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大力引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緊缺的各類實用技術人才,建設一支懂技術、有特長、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和勞動者隊伍。建立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獎勵製度,支持企業以市場規律麵向國內外招聘企業高層管理人才,創造條件吸引優秀企業家來尼勒克縣投資創業,努力提高企業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經濟管理幹部隊伍建設,選拔熟悉經濟管理、年富力強的幹部充實到工業化建設第一線,為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必要的人才智力支持。

其六,堅持資源開發可持續和生態環境可持續。

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實現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是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要求。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縣,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暫時的快速發展,加強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實現資源開發可持續和生態環境可持續。一是利用在全社會樹立節約資源意識,積極倡導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嚴格執行國家、自治區產業政策、行業規劃和市場準入條件,堅持“不汙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原則,禁止落後生產能力轉移。二是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重,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嚴格實行項目環境評價、安全評價,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做到“三同時”,加強重汙染源排查和監管,重點加強能源、原材料、水資源的消耗管理,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三是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促進工業汙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汙染預防轉變。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鼓勵采用無廢、少廢、節能、節材、節水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促進廢棄物的資源化和再利用,降低環境汙染。四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按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要求,製定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嚴把技術水平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進一步優化工業布局,加強工業園區規劃和管理,實現工業化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