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實行殘酷的殉葬製度,除了要縊死一個王妃殉葬外,凡是塞王的廚夫、圉人、侍者也都要殺死殉葬。王的馬匹,也要殺死葬於墓門附近。最後,由部落的民眾在墓上堆起丘陵,以表示求得王的寬宥。在王死一年之後,還要殺死50個奴隸和50匹馬,陪葬於陵旁。
塞種人崇拜祖先,認為萬物有靈,對一些自然現象也予以崇拜。希羅多德說遊牧的馬薩格泰人在諸神中間最崇拜太陽。他們獻給太陽的祭品是馬,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是,隻有人間最快的馬才能配得上諸神之中最快的太陽。定居的塞種人則把土地當作母神加以崇拜。出於戰鬥的需要,對戰爭之神也很崇拜,他們把劍插在地上,向上澆奶和血,以祈求獲得勝利。
塞種人還特別崇拜黃金。
希羅多德在描寫中亞塞種人的特點時說,塞西安王室小心翼翼保護神聖的黃金,每年為它舉行重大的祭典。當時塞種人的衣服上都以黃金為裝飾品。
近數十年來,哈薩克斯坦和我國新疆北部出土了許多塞種金器。這些金器一般以金箔錘鍛而成,以動物造型為多。這些塞種人的遺跡和遺物,通過考古學家們不斷的探尋,已逐漸明晰,還原了其真實的麵目。
塞種人驍勇好戰。每次作戰的戰利品,都由君王分配給戰士。他們獎勵戰勝敵人和多殺敵人,戰士把敵人的首級割下來,作為分取戰利品的憑證,同時還把敵人的頭顱處理後用來做飲器。
曆史學家希羅多德是這樣記載馬薩格泰人的,他們飲在戰場上殺死的第一個人的血,把在戰爭中殺死的敵人首級帶到他的國王那裏去,便可以分到一份虜獲物,否則就什麼也得不到。戰士沿著敵人頭顱上的兩隻耳朵割一個圈,然後揪著頭皮把頭蓋骨搖出來。接著他再用牛肋骨把頭皮上的肉刮掉,並把頭皮弄柔軟,當作手巾來保存。馬薩格泰人將頭皮手巾吊掛在戰馬的馬勒上誇耀。擁有這種頭皮手巾最多的人,便被視為是最勇武的英雄。
塞種人在戰爭中使用的武器是戰斧、矛、劍和弓箭,防身甲胄用皮革製成,再在皮甲上縫以獸骨或馬蹄製成的硬片,使之更堅固。後來改用青銅和鐵製成硬片,綴在外麵,被稱為魚鱗甲。同時,塞種人還給戰馬披上魚鱗甲,以便在戰場上抵禦敵人刀矛和箭矢的攻擊。
憑借著強弓鐵騎,塞種人在廣袤的草原上縱橫奔馳,鐵蹄聲聲叫人膽寒。
誰能想到,嗜血好殺、不可一世的塞種人會被曾遊牧於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擊敗。
大月氏人與匈奴冒頓單於是世仇,凶悍強大的匈奴鐵騎先後兩次攻擊大月氏,逼得他們不斷西遷。於是,水草肥美、地域遼闊的伊犁河穀成了大月氏眼中的天堂。
背水一戰!
為生存而戰!
為榮譽和尊嚴而戰!
大月氏戰士在呐喊聲中熱血沸騰,高舉著明晃晃的戰刀,衝向塞種人的營地。
塞種人的頭顱成了大月氏戰士誇耀的戰利品,他們的孩子和女人成了奴隸,他們淌著血、流著淚舍棄家園,越過天山向蔥嶺( 今帕米爾高原 )地區逃竄。小部分塞種人留在原地,成為大月氏的臣屬。後來大月氏人又敗於烏孫,留在天山以北地區的塞種人複成為烏孫的屬民。
新疆的古塞種人部落在公元8世紀前後被來自蒙古高原的回鶻部落即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以及突厥人所征服,然後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逐漸融入維族等民族中去,他們使用的新波斯語也被突厥語族的各種語言所同化,現在隻有分布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的塔吉克族是古塞種人的唯一後裔。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碾壓過被鮮血和淚水浸染的土地,留下彌漫的煙塵和車轍,供後人臆想和探尋。
伊犁河流域隨著漢使張騫的造訪,掀開了新的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