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關(1 / 2)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輕的獵驕靡果敢武斷,見識非凡,深受烏孫人的愛戴,他成了烏孫人一呼百應的昆莫( 烏孫王 )。

複仇大業順遂,獵驕靡卻不想返回河西走廊,他占據了水草肥美的伊犁河、楚河地區,欲圖霸業。

在獵驕靡的帶領下,烏孫部落迅速強大起來,有“控弦之士”數萬。此時烏孫隔金山與匈奴為鄰,其西北經塔拉斯河、錫爾河下遊為康居,其西為大宛,以天山與塔裏木盆地周圍諸綠洲國家為界。

獵驕靡得知匈奴單於將烏孫人在河西走廊的牧場據為己有,並且設王分治,以自己的首領名“昆”封匈奴貴族為昆邪王,觸犯了“昆”的名諱,於是心生不滿,建烏孫國,欲與匈奴分庭抗禮。

據史料記載,當時烏孫國有戶口12萬,人口63萬,軍隊18萬,都城在赤穀,實力僅次於匈奴。

漢初,因國力虛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始,幾代皇帝忍辱蒙羞,向匈奴稱臣納貢,和親互市。匈奴的勢力如日中天,“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匈奴騎兵是當時世界上最精銳、最精良的軍隊。

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掠奪在他們看來是比進行創造的勞動更容易甚至更榮譽的事情”。因此,他們經常深入中原地區大肆搶掠,嚴重威脅著西漢的統治政權。

漢武大帝劉徹即位後,發憤圖強,厲兵秣馬,對匈奴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役,給匈奴毀滅性的打擊,使強悍的匈奴鐵騎消失在曆史塵煙中。為鞏固勝利戰果,經營河西,安定邊疆,漢武大帝先後在河西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同時,又建玉門關、陽關,史稱“列四郡據兩關”。

唐邊塞詩人王昌齡在《 出塞 》一詩中吟唱道: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漢武大帝數次討伐匈奴,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匈奴的作戰主力猶存,而且西域36國還在其控製之下。要想徹底打垮匈奴,爭取西域諸國支持漢朝,顯得尤其重要。

在西域諸國中,烏孫國地域廣闊,兵強馬壯,物產豐富,實力最強,是唯一能與匈奴抗衡的國家。漢使張騫認為若能聯合烏孫國,便猶如切去匈奴右臂。

他向漢武帝建議拉攏烏孫國:“可厚賂招,令東居故地,妻以公主,與為昆弟,以製匈奴。”

不湊巧的是,烏孫國正鬧分裂,昆莫獵驕靡的實力大不如前。獵驕靡接見了張騫,為難地說“年老國分,不能專製”。另外,大臣不了解漢朝的國勢,畏懼匈奴,烏孫國不可能遷回故地。獵驕靡婉言謝絕了張騫提出的烏漢結盟的請求。

出於禮貌,獵驕靡獻馬數十匹報謝。張騫無奈,悻悻而歸。

當然,此行並非一無所獲。獵驕靡派數十名使節隨張騫來到長安,氣勢雄偉的城池,鱗次櫛比的屋宇,繁華昌盛的商業,紀律嚴明、威武雄壯的軍隊,讓烏孫使節大開眼界,由衷歎服。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輕的獵驕靡果敢武斷,見識非凡,深受烏孫人的愛戴,他成了烏孫人一呼百應的昆莫( 烏孫王 )。

複仇大業順遂,獵驕靡卻不想返回河西走廊,他占據了水草肥美的伊犁河、楚河地區,欲圖霸業。

在獵驕靡的帶領下,烏孫部落迅速強大起來,有“控弦之士”數萬。此時烏孫隔金山與匈奴為鄰,其西北經塔拉斯河、錫爾河下遊為康居,其西為大宛,以天山與塔裏木盆地周圍諸綠洲國家為界。

獵驕靡得知匈奴單於將烏孫人在河西走廊的牧場據為己有,並且設王分治,以自己的首領名“昆”封匈奴貴族為昆邪王,觸犯了“昆”的名諱,於是心生不滿,建烏孫國,欲與匈奴分庭抗禮。

據史料記載,當時烏孫國有戶口12萬,人口63萬,軍隊18萬,都城在赤穀,實力僅次於匈奴。

漢初,因國力虛弱,百廢待興,自漢高祖劉邦始,幾代皇帝忍辱蒙羞,向匈奴稱臣納貢,和親互市。匈奴的勢力如日中天,“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匈奴騎兵是當時世界上最精銳、最精良的軍隊。

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掠奪在他們看來是比進行創造的勞動更容易甚至更榮譽的事情”。因此,他們經常深入中原地區大肆搶掠,嚴重威脅著西漢的統治政權。

漢武大帝劉徹即位後,發憤圖強,厲兵秣馬,對匈奴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役,給匈奴毀滅性的打擊,使強悍的匈奴鐵騎消失在曆史塵煙中。為鞏固勝利戰果,經營河西,安定邊疆,漢武大帝先後在河西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同時,又建玉門關、陽關,史稱“列四郡據兩關”。

唐邊塞詩人王昌齡在《 出塞 》一詩中吟唱道: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