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提到保護外國人的問題。雖然痛恨外國人入侵,但是革命需要避免外交上的糾紛。為了防止可能遭遇到的外力幹涉,共進會會員被警告不得攻擊外國教堂、危及外人生命。他們被忠告:根據國際法,若外僑的生命財產沒有受到威脅,那麼列強將對革命采取中立態度。在滿清被消滅之前,不得試圖驅逐外國人。
文言的宣言是一篇補遺,增加了有趣的兩點。第一,這個會社名稱之意義是:促進以“推翻滿清統治,恢複舊河山”為目標之革命團體間的合作。這個目標是“光榮與偉大的”,責任是“艱巨的”。並以幾個為祖先複仇的曆史“英雄”作為榜樣,以激發種族仇恨。複仇的主旨再度清楚地顯示出來。第二,這個會社對於太平天國宣言中的一句話十分欽仰,即“忍令上國衣冠淪為夷狄,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敬佩太平天國企圖推翻滿清而未成功的努力,誓言繼承其誌向,繼續其未竟之業。宣言強調唯有如此,共進會會員才能對祖宗與後人有所交待。
根據宣言的一個起草者的說法,除了宣言之外,還宣布了以下十條規約:
(1)推翻專製,建立共和。
(2)限製私有財產為100萬元,超過者沒收充公。
(3)平均地權:根據古代的均田製授田給農民;禁止私人買賣土地。
(4)平均人權:男女平等;廢除娼妓、奴隸和豬仔交易(奴隸買賣)。
(5)中華民族之五族平等。
(6)遵守國際法,給予居住於中國的外國國民平等待遇。
(7)收複租界與治外法權。
(8)製定征兵製以加強國防。
(9)保護中國境內之外人財產與僑民。
(10)保護寺廟與先朝史跡。
此文件的真實性十分可疑,因為第二、三條及第七條規約未見他處有記載。共進會的領袖仇恨外國人,但是在這個階段,收回外國人的利權是一長期的目標,而非迫切之事。此外,限製私人財富也不是革命運動的重點。也有充分證據顯示:共進會雖然遵循同盟會之推翻滿清、恢複中華、建立民國的目標,但以“平均人權”代替“平均地權”。據說張伯祥倡導這個改變,因為這樣可以使得那些在中國社會中絕無地位的秘密會黨成員比較容易接受。另外一個解釋則提出不同的理由:“平均人權”的目的在於轉變滿漢關係。而某些共進會的組織者出身於地主家庭,或許也是刪除“平均地權”的另外一個理由。有證據顯示:共進會的領導者,不像當時大多數的中國革命分子那樣關心土地權的理想。
共進會的創立者之中多數為軍校學生,可能有較好的社會經濟背景。舉例來說,劉公是襄陽一富有地主之子。當時的其他成員多數是來自四川、湖北、湖南和江西的學生,一小部分來自廣東、廣西和雲南。他們皆以單純的觀點來思考革命。
雖然共進會表現出想要聯合任何誌同道合團體的願望,但卻不希望繼續做一個分裂的派係。共進會的創始者之一—鄧文翬記載“組織這個新團體,是要其成員以一種更為‘激進’與‘實際’的方式參與行動,來達成同盟會的目標。同盟會以民報作為機關,是一個公開的宣傳組織;而共進會則是一個計劃從事軍事行動的秘密團體”。鄧文翬說:“共進會可以說是會實際影響同盟會的政策的軍團。”
但是同盟會的其他領袖卻以相當不同的眼光來看共進會。就譚人鳳而言,共進會之成立,是對於孫逸仙未與東京總部磋商就在河內設置同盟會中心一事的反應。譚對革命領導權的分裂感到遺憾,所以用“不開化”和“野蠻”來形容這個新團體的出現。但是他並未十分認真,或許是由於他對孫逸仙也有所批評。同樣地,章炳麟把共進會成立的原因歸於孫逸仙在中國南方邊區省份的軍事失敗。黃興擔心革命陣營分歧,問焦達峰為何要創建獨立的會社。焦在答複中批評同盟會的漸進主義。當黃興問起同盟會與共進會孰為正統的問題時,焦微笑答道:“兵未起,何急也?異日公功盛,我則附公;我功盛,公亦當附我。”根據焦的看法,共進會並不隸屬於同盟會,而同盟會是共進會在共同事業上的一個平等夥伴。
不過共進會仍適度地尊重同盟會,並認為它是革命運動的主流。為了避免摩擦,共進會仍以孫逸仙為總理,這個頭銜主要是榮譽性質的,共進會本身的領袖稱為會長。
第一任會長是張伯祥,他返回四川之後由鄧文翬繼任。在會長之下有一秘書和七個部,即交通、黨務、參謀、參議、理財、調查和糾察七部,各以部長為首。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江蘇、廣東和廣西派任都督,準備在革命之時接管省政府。
現有資料並未提供共進會組織結構的細節。幾個饒富興味的問題要等到取得進一步資料以後,才能獲得答案。這些問題是:會長的權威如何?秘書的職責為何?七個部如何運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特別是,有何具體的計劃足以達成此會社所宣稱的政策?曾經有過策反各省軍隊的建議,但未見其明確的計劃。由共進會後來的活動判斷,在1909年以前,每當需要針對革命情勢重新估定策略的時候,共進會立即動員會黨來做密切配合。
二
共進會雖曾計劃派人到廣東和廣西活動,行動的焦點仍放在長江流域。未見張伯樣在四川活動的資料,共進會似乎也未在該地設立分支機構。1908年秋天。鄧文翬回到江西之後,第二年在那裏設立支部。計劃在城市和鄉村地區散播反滿思想。某些成員滲入軍事學校,另一些人則加入軍隊從其內部反正。然而,策劃很差,鄧文翬再度赴日之後,這個團體也就分裂了。
在湖北,共進會發展為一重要的顛覆組織。最初由孫武創立,孫武於1908年自日本回國。總部坐落於漢口法租界,在武昌仍保留小辦事處。各通信中心亦成立,漢口有三,上海、武昌、宜昌、嶽州和長沙各一。會社的新成員主要是來自哥老會的秘密社會分子,他們被編為五鎮,分布湖北各地,以孫武為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