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海愛國協會。1904年春在上海設立。為華興會的外圍組織。楊篤生為會長,章士釗為副會長。蔡元培、陳獨秀、蔡鍔等人皆入此會。主要活動據點有“東大陸圖書譯印局”、“昌明公司”、《國民日日報》館。華興會與上海、南京、江浙等地黨人的聯係,海內外消息的傳遞,多通過這個外圍組織。
(4)東文講習所(也稱“東文學社”)。1904年5月間開辦,地址在長沙小吳門正街伍家井。該講習所,由黃興、宋教仁、秦毓鎏、張繼等人創辦,對外以“專教授東語、算學,以備資送日本工廠學習切要工藝”為標榜,招收“年在二十二歲以下十五歲以上”“體質堅強,無各項嗜好者”,實則為華興會培訓黨人的處所。焦達峰即曾入所學習。華興會事泄,該所亦被封禁。
(5)華興會湖北支部。1904年春,華興會派宋教仁、胡瑛往鄂開展活動,“設支部於武昌,結納同誌,運動武陽夏三鎮新軍”。同年7月3日,宋、胡等又與湖北進步學生呂大森、曹亞伯(先已在長沙入華興會)、張難先等人,組織“科學補習所”於武昌。呂大森任所長、宋教仁任文書。這兩個小團體名稱雖不同,但人員交叉,協同活動。科學補習所成立不久,胡瑛、呂大森就赴長沙訪黃興,謀與華興會聯合。當時,黃興委胡瑛主持華興會湖北分部事務,派呂大森經營川東及施南,並撥給了他們一筆活動經費。事後,胡、呂攜款歸鄂,各依議進行。據覃振說,科學補習所與華興會聯合後,“補習所名稱改為求知社,頗形發展”。華興會事泄後,科學補習所亦於1904年10月28日被湖北當局查封。
(6)同仇會。華興會成立之初,其成員多為學堂教職員或青年學生,與會黨接洽多有隔閡。為此,遂又在“華興會外另設同仇會專為聯絡會黨機關,仿日本將佐尉軍製,編列各項組織。黃興自任大將兼會長職權;劉揆一任中將,掌理陸軍事務;馬福益任少將,掌理會黨事務”。1904年9月,劉揆一、陳天華等到瀏陽普跡市,代表華興會主持授與馬福益同仇會少將儀式,並贈送槍械馬匹。自是馬福益領導的二萬餘哥老會眾,被接納入華興會,並在稍後成為長沙以外五路起義的基本隊伍。
(7)黃漢會。1904年夏,由安化李燮和、李雲龍兄弟等六人為首發起,先限於安化一縣。是年秋間,“黃漢會”與散處在新化、邵陽、武崗等地的小會黨聯合,勢力遂“彌延湘省,寢及贛西”,還發展到長江下遊各省。“黃漢會”與馬福益的“哥老會”不相統屬,也不是華興會專為運動軍隊參加起義而設立的機構;但其在湘成員多入華興會(在長江下遊的會眾則與陶成章的“光複會”合作),李燮和係華興會的重要骨幹。他曾聯絡譚人鳳、李洞天、唐鏡三等人,謀在寶慶(邵陽)發難,以響應華興會擬議中的長沙起義。由此可見,黃漢會是華興會的又一外圍組織。
(8)新華會。1904年4月由湖南留日學生仇鼇、羅傑、餘煥東、趙繚、仇亮等人在東京發起成立。“東京的新華會就是為響應華興會而組織的,兩湖留學生參加得最多,覃振、劉道一、田桐、白逾桓、沈鴻烈、樊錐、盛時等都是會員”。同年秋,部分會員專程歸國,擬參加華興會組織的長沙起義。抵達上海時,長沙起義已先期事泄失敗。他們按照黃興的指示,仍返湘活動。同盟會成立後,這個原為響應華興會而一度組織的新華會,也並入同盟會。其在湘成員,接受同盟會湖南分會禹之謨的領導,進行秘密革命活動。
華興會除了上述較大的分支機構以外,還有很多學堂,如長沙的明德、經正、修業學校及醴陵的淥江學堂以及長沙的《作民譯社》、《俚語日報》館等,均為其秘密活動機關。正是通過這些分支機構和活動機關,華興會把分布在省內外的革命力量逐步聚集起來,形成了一個拳頭,準備在時期成熟時對清政府作猛烈一擊。
二、華興會與長沙起義
辛亥革命時期最活躍的社會力量有三支,即所謂“學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軍界”(新軍和巡防)、會黨。當時最通行的革命組織工作,“其方法不外借會黨之聲氣,以鼓舞軍學界,複以軍學界之名義,歆動會黨”。華興會是一個以歸國留學生和在國內新式學堂畢業或肄業的知識分子為主體的革命組織,在學界有較好的基礎,由於湖南剛籌組新軍和開辦武備、兵目學堂,新軍力量薄弱,舊式的巡防營一時又難以下手運動。因此,華興會的工作重點顯然是放在會黨方麵。
湖南哥老會,早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後期,湘軍中就已出現。“哥匪之名,肇自營勇。在其初不過因同在行伍之中,各相要結,互為救助,其為自家兄弟之意,以示患難與共之義,無所謂會,無所謂匪,並無所謂飄布也”。到了同治初年,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後,“湘勇撤營,窮於衣食之徒,從而組織各團體,於是哥老會始盛”。並逐漸滲入中下層社會各個方麵。湖南哥老會得到迅速發展,是在中法戰爭以後。1901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裁撤綠營。由於“當年招遣之數,以湘人為最多,故此日會匪之勢亦惟湘中為最盛”。到了華興會成立前後,湖南哥老會已是“蔓延固結,惟相顧而莫先發,正如炸藥即實,待吾輩引火線而後燃”。湖南哥老會不僅勢力很大,而且早已與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一定聯係。1899年春,孫中山命畢永年等到長江流域聯絡會黨,湖南哥老會頭目李雲彪、楊鴻鈞、張堯卿、李堃山等,和畢永年等取得聯絡,謀於揚子江沿岸組織英雄會。1899年11月,李、楊、張等哥老會七頭目隨畢永年至香港,參加興中、哥老、三合三會的聯係會議,商定合組一大團體——興漢會,並公推孫中山為總會長。1900年的自立軍起事,湖南哥老會也曾參加。正是基於這些因素,黃興才在華興成立大會上說與哥老會是“同一排滿宗旨”,並繼而親自去說服一個地位重要而又具有革命傾向的哥老會首領——馬福益接受華興會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