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孫中山的大學時代(3 / 3)

西醫書院第一任教務長孟生醫生在1887年10月1日開學典禮的演講詞中,曾提到醫院有若幹外科助理或見習生。可否這樣假定,孫中山在學校成立以前即在雅麗氏醫院擔任外科助理和見習生呢?這種假定是不能成立的。首先,如前所說,孫中山在博濟學習的時間是一年,1887年初孫中山應仍在廣州;其次,孫中山本來就在博濟學醫,轉學的動機是了解到西醫書院“學課較優”,到西醫書院的目的是學習而不是工作;再次,孟生提到的外科助理或見習生(a staf of dresrs or students)身份是職員而不是學生。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即羅香林斷定孫中山1887年正月入校所據的主要資料西醫書院學員注冊簿(嚴格講來隻是學員名冊,姑從羅譯)。該注冊簿注明孫中山在正月入學。不過,很難說注冊簿是當時所記的。1887年入學的12人中,有4人所注入校時間在學校成立以前,有4人則未注上入校月份。在該注冊簿中,有的學員注有出生年月,有的學員注有去世年月,孫中山則生卒年月並注,顯然是後來寫上的。若據此判定孫中山入校的時間,殊難令人信服。

綜合上述資料,我認為,孫中山進入香港西醫書院的時間,不能早於1887年8月31日首次開會討論創辦醫校以前,也不會晚於1887年10月1日西醫書院正式成立之後,而應在這兩個日期之間,即1887年9月。

孫中山入學的時間大體清楚,在西醫書院的學習年限就不複成為問題。實際上,康德黎在1892年7月西醫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的演說,已明白地指出:“書院所研習之課程,其依據可謂與不列顛各醫科學校所編定者酷似……故自始以五年編製為目標。”同一演說詞中提到應屆畢業生孫中山和江英華在醫院的時間都是五年。西醫書院發給孫中山畢業執照也寫明“照得……在本院肄業五年”。在《倫敦被難記》中孫中山說過自己進入香港醫科大學後,“閱五年而畢業”。1896年,孫中山在複翟爾斯的信中也說到自己“二十一歲改習西醫,先入廣東省城美教士所設之博濟醫院(ton Hospital)肄業。次年,轉入香港新創之西醫書院(College of Medie for e,Hong Kong),五年滿業,考拔前第,時二十六歲矣”。西醫書院的學製是五年,孫中山在西醫書院的修業年限也是五年,看來是可以肯定的了。

西醫書院學生人數不多,據羅香林統計,與孫中山一起在1887年入校的12人,1888年1人,1889年1人,1890年2人,1891年1人,1892年上半年1人,終孫中山在校期間,全校共有學生18人,學校規模不大,可以想見。當時,在青年學生中能有足夠程度讀醫科大學的並不多,如西醫書院成立時一張英文報紙指出的那樣,懂得英文的人,在商業或外交使團和海關機構中,能得到更多的收入。恐怕這也是難以招收更多學生的原因。

孫中山進西醫書院學習的目的,一不為升官發財,二不為謀求職業,而是醉心近代先進的科學文化,希望以此來改造國家,拯救同群。正因為有此遠大目的,所以他的學習是勤奮認真的,成績是優良的。1887年入學的12人中,到1892年畢業的隻有孫中山和江英華兩人,江英華的成績則遠遜孫中山。孫中山一直是西醫書院的高才生。

羅著《國父之大學時代》列舉了孫中山及其同學的曆年成績(缺1890年),說明除第一年孫中山成績名列第三外,其餘各年均名列第一。

由於西醫書院和雅麗氏醫院的密切關係,孫中山在學醫期間得到了較多的實習機會,康德黎在第一屆學生(孫中山及江英華)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到孫中山和江英華“從初入學校,以及今日得有學士資格,均在門診室及病室負外科醫生的助手及司藥助手的責任”。孫中山是個務實的人,對理論學習和實習都同樣重視。正因為這樣,他後來成為“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

1892年7月,孫中山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西醫書院,在12門功課中,計有“H”10門(“H”為80分以上的榮譽成績),“P”2門(“P”為合格成績)。

孫中山在西醫書院期間學習努力,成績優良,這是無可置疑的。但過去,國民黨的一些著作,為了神化孫中山,說明孫中山“天賦過人”,對孫中山在大學的學習和成績的介紹是不能做到實事求是的。例如,陳少白回憶說,孫中山“在雅麗氏學校讀書,平時無論什麼學科都是滿分,到了二十七歲畢業的時候,其中隻有一科是九十幾分,校中教員與考試官就為他開了一個會議……會議結果,他們就送給他幾分,使他得到全部滿分的榮譽”。這種說法並不符合事實。羅香林在《國父之大學時代》中對陳少白這一番話作了解釋,也難令人滿意,實際上,孫中山在大學五年,並未拿過全部滿分,相反,第一學期的植物學和藥物學還不及格,分別是43分和39分。不過,孫中山其他年份的成績再也沒有出現過不及格的現象,而且學習成績不斷進步,年年名列第一。有的著作還提到孫中山畢業時總考12門,門門成績優秀。在畢業時,將五年內學過並已考試取得成績的課程再抽出12門來總考,是不合理的事。按羅著所列學生成績表,中途休學、沒有畢業的王約翰也有五門成績,同樣情況的陳少白也有三門成績。可見表上的成績並不是畢業時的考試成績。所以,畢業執照上的12門成績,乃曆年成績總計,並非在第五學年的考試之外,再考12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