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是個偉大的愛國者。早在中法戰爭期間,已顯露了熱愛祖國的激情,為了圖強禦侮,他曾有過學習海軍的打算,後因馬尾船政學堂被毀而作罷。當時,廣州、香港的報紙紛紛報道中法戰爭的消息,其中有關用西醫西法救治傷病官兵的報道,給予孫中山深刻的印象。他認為“醫亦救人之術也”,為了救治同胞,特別在戰時,救死扶傷,醫生是非常需要的,因此,在中法戰敗後一年,他決定學習西醫。事隔十多年的1897年,孫中山在倫敦被難後,還翻譯了英國醫生柯士賓所著的《紅十字會救傷第一法》,進一步考慮到革命戰爭時救傷的需要,這與他決定學醫的初衷是緊相聯係的。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曾重版孫中山這一譯本,稱這本書“他日國民軍起大有裨於實用”。
孫中山選擇學習西醫的道路,是適合當時社會進步潮流的行動。它既不是偶然的機遇,也不是最終的歸宿。我們可以看到,孫中山進入西醫書院後,客觀環境給他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利的場所。他充分利用了這個環境,學習知識,交結誌士,終於從“醫人”走上了“醫國”的革命道路。
二
關於孫中山進入西醫書院的時間及修業期限等問題,目前還有不少人沿用羅香林所著《國父之大學時代》的說法。其實羅著中若幹記述並不準確,有必要予以訂正。
1886年,孫中山在香港皇仁書院肄業,得到美國綱紀慎會喜嘉理牧師的介紹到廣州博濟醫院附設之南華醫校就讀。博濟醫院由美國醫生伯駕於1835年創辦,是中國和亞洲最早的一間西醫醫院。1855年,美國綱紀慎會加約翰醫生(即Dr.John Kerr)任院長,1866年開始在醫院附設醫校。
孫中山進博濟醫校在1886年,進西醫書院在1887年。他本人在《倫敦被難記》中寫道:“當一千八百八十六年時,予學醫於廣州英美傳道會,主政者為戈爾醫學博士(Dr.Kerr)。次年,聞香港創立醫科大學,遂決計赴香港肄業。”進入博濟的月份,他本人沒有說明。研究者對此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在該年春天,有的說在春夏之間,有的則斷定在秋天。據可靠記載,孫中山是在1884年5月14日到香港中央書院就讀的,孫中山對該書院校長克魯克說過自己在中央書院讀了兩年半。按此推算,孫中山離開中央書院不應早於1886年秋,進入博濟附設之南華醫校當在1886年秋後,又據孫中山後來回憶:“予在廣州學醫甫一年,聞香港有英文醫校開設,予以其學課較優,而地較自由。可以鼓吹革命,故投香港學校肄業。”由此可知,孫中山在博濟醫校的學習時間是一年左右,在香港西醫書院開辦以後,才轉學該校,這應該是1887年秋天的事。
羅著《國父之大學時代》認為孫中山從廣州博濟附設之南華醫校轉學到西醫書院,是在“光緒十三年即西曆一八八七年正月”,“光緒十八年即西曆一八九二年七月宣告畢業,在書院五年有半”。氏所定孫中山進入大學的時間及修業年限是不正確的。但多年以來國內外研究孫中山的著作,提及孫中山進入香港西醫書院的時間及修業年限時,很多都采用羅說。
實際上,羅香林自己對這個時間,前後看法也不一致。在1951年出版的《國父與歐美友好》中,羅香林提出了不同於《國父之大學時代》的看法:(一)香港西醫院是1887年6月康德黎從倫敦到香港以後,何啟找他商量,然後利用雅麗氏醫院房舍和設備創辦起來的;(二)創校計劃,到這年10月才實現,學校是五年製的醫科大學;(三)孫中山於1887年秋才從博濟轉入西醫書院,從而改變了1887年正月進校的說法。1961年,羅香林在《香港與東西文化之交流》一文中,又提出:(一)由何啟創辦的雅麗氏醫院在1887年正月正式成立;(二)在醫院內創辦的西醫書院,則“於是年十月成立”;(三)學校程度,“與大學醫科相等,蓋為五年製之醫科學校也”。1903年,日本東京東亞文化研究中心出版羅氏《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的英譯本,與中文本略有差異。英譯本中引用了西醫書院第一任教務長孟生醫生1887年10月1日在學校成立典禮上的講話。孟生講話內容有:(一)本日宣布香港西醫書院正式成立;(二)雅麗氏醫院於1887年2月開始接受門診和住院病人(中文本則稱醫院1887年1月正式成立——引者注);(三)醫院開業時,隻有正式醫生4人,本地華人住院外科1人,還有若幹其他醫務人員。可見,羅香林也發現了西醫書院的建校時間到1887年10月才實現,而且,也提出了與1887年正月進校不同的說法。
但羅香林在1965年發表的《國父在香港之曆史遺跡》中又說:“香港西醫書院,創立於一八八七年春”,此說顯然又重複了《國父之大學時代》的觀點。孫中山究竟在何時進校的問題,看來並沒有解決。
我在舊作《同盟會成立前的孫中山》中曾指出羅著認為孫中山1887年正月進校一說不可靠。感謝香港中文大學王德昭教授(王教授不幸於去年逝世,良用悼念!)為我找到了1887年10月3日的《德臣西報》(a Mail)關於西醫書院開學的新聞報道,香港《那打素醫院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Alibsp;Ho Miu-ling hersol Hospital)等資料,使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有了更為可靠的資料。
據《那打素醫院簡史》載明,雅麗氏醫院於1887年2月17日開業。醫院成立後,才有條件為醫校提供教師和校舍。
據1887年10月3日《德臣西報》登載的康德黎醫生在香港西醫書院開學典禮上的演說詞,其中提到8月31日召開討論創建醫學院的第一次會議,到10月1日,醫學院正式成立。康德黎稱:“我覺得這個醫學院是一個很團結的集體,有著極好的醫學界成規,隻需稍一推動,就可以使所有醫務界人士為此目的而團結一致,共同行動起來。”後來,康德黎在回憶中也談到他是在1887年6月到香港,西醫書院則在1887年10月成立。孫中山本人也提到他是“聽到香港要開辦一所醫學院的消息”,見過康德黎後才注冊入學的。康德黎認為孫中山是1887年10月在這個新區校第一個注冊入學的學生。可見,1887年1月入學的說法是無法成立的。因為那時不僅西醫書院,且連雅麗氏醫院都還沒有成立,何能注冊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