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你越了解自己,你就活得越舒適,越通透(1 / 1)

自序 你越了解自己,你就活得越舒適,越通透

某個午後,我拿著第一本書的部分文章去朋友的小院裏聊天。天氣很熱,我們窩在她家東麵的牆根底下喝咖啡,老天爺好像特別眷顧我倆,三不五時就涼風四起,吹得每個毛孔都特別舒服。

兩年不見,我們都有些不一樣了。她是個追夢的女孩,從高中開始就知道自己這輩子最想幹的事情是拍電影。一路順風順水,寫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我好像滯後很多,這麼多年都是在混沌中狼狽地摸索。

聽過一句話:“人都是一夜間長大的。”我並不十分同意。歲月從來都是敲鑼打鼓的,隻是有時我們選擇充耳不聞。很多人活成了一棵樹,在靜默中拚命地盤虯臥龍,用盡力氣在地底開疆拓土,迎風時也會順勢顫抖,電閃雷鳴中也劈身倒下,但過不了多久便又在原處抽枝發芽,活得繁茂又倔強。你隻見它生生不息,卻不知其間斷了又續、續了又斷的無常命理。

寫作於我,一開始很像是又新鮮又刺激的神來之筆,如今卻仿佛是人生中最後一件軟蝟甲,山窮水盡也舍不得脫下。換言之,若是連寫作也不能讓我從迷茫中解脫,那我的後半輩子過得可能比前麵更困頓坎坷。

還好,常常是最後一把鑰匙打開的門。在經曆了許多嚐試以後,我終於從寫作這條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出口。我發現敘述是一種神奇的心靈按摩,當你把一件事、一段心情、一個故事寫出來,你就像和自己在深度溝通,很多淺層表達觸碰不及的情緒會在寫作的時候緩緩浮出水麵。這個過程恰如一場曠日持久又時斷時續的對話。你在這場對話中慢慢地看清自己、了解自己。這個自己有時讓你吃驚,有時讓你恐懼。

很多剛開始碼字的年輕人都問我,米粒姐,寫書是不是能掙很多錢?寫書會不會讓你很出名?老實講,不管事實上如何,這都不是我寫作最大的目的。我最希望的是,能夠通過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觀點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為當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顯性思維與潛意識裏的“我”高度一致的時候,這個人在生理上才會有更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可惜的是,在通往內心的道路上,很多人無功而返。迷茫與無知便應運而生。要知道人生最大的孤獨不是身邊沒有朋友,而是心中遺棄了自己,而我們最需要的東西也並不是來自別人的關注,而是頑強不息的自助。這其中最大的自助我認為就是實現自我認知。

簡單來說,人終其一生都是在探索自我,你越了解自己,你就活得越舒適,越通透。

讀書時與作者的思想碰撞,你就能更清楚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過冗雜社交選擇的朋友和敵人,會讓你更明白自己的性格和立場。而寫作,我始終認為是最事半功倍的。了解了自己才談得上正視自我、開發自我和成就自我,在文字中收攏心性、消解苦難,就像我在文章開頭提及的老樹,任憑外界雨打風吹,周身總有一股仙氣在遊走。

這輩子,我願始終與文字相生相伴,澄澈清明,自開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