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和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先後兩次對樓蘭及周圍遺址進行盜掘,出土的各類古物包括漢代絲織品、建築構件以及大批漢文、盧文、粟特文的木簡殘紙,皆被他席卷而去,其中有不少珍品至今還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裏。接踵而來的是日本人桔瑞超,他在樓蘭掘獲了大批魏晉時期的漢文、盧文木簡殘紙。1910年桔瑞超經俄國進入新疆,重訪羅布泊西岸,再次獲得大批樓蘭古物。
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了大批珍貴文物,還出土了一具已有3800多年的古代女屍,立即在國內外引起轟動,這具女屍出土於樓蘭遺址,是中國目前出土的時代最早、保存較好的女屍。
1988年10月2日,中國和日本組織了一支聯合探險隊,到達沙漠之中的樓蘭遺址,目的是解開這個在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國之謎。探險隊從敦煌起程,進入沙漠,在沙漠中發現了佛塔和房合的殘跡。遭受風沙侵蝕的佛塔、房合、牆壁和日常用具等,向人們展現了往昔的樣子。在此,探險隊對樓蘭消失之謎獲得了一些初步的線索。
2 撩開神秘古城的“麵紗”
樓蘭古城距羅布泊岸邊約28千米,四周大多是風蝕的“雅丹”地貌。遺址在兩條古河道的中間,古河道是注入羅布泊的河流,城中間有一條水渠與這兩條古河道相連,從西北向東南斜穿古城遺址。
樓蘭古城略呈長方形,東城牆長約333米,南城牆長約329米,西牆和北牆均長約327米,麵積達10餘萬平方米。城內大致可以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從北向南,主要殘存四座建築遺跡:佛塔與三處房址。佛塔在樓蘭城東部中間偏北,殘高10.4米。塔基方形,共三層,采用夯築的方法,夯土內可見有陶片,外緣用土坯包邊。塔的南側,塔基與塔身之間尚保留有供攀登用的土坯階梯。
從出土的漢文簡牘分析,城中西南的大院落為長史衙署遺址。西城牆下有一組較大的建築,南北長20餘米,東西寬約15米,有的房屋建築設在中央大廳,四周房間與大廳相通,房間的木門框猶存。城西側的北部和南部,也有大量建築遺跡,可見在樓蘭城被廢棄之前,城內建築非常密集。
由此,考古學家推斷昔日的樓蘭城在孔雀河下遊。城正中是行政官署,官署由土坯砌成,有粗而高的門柱,有塗著朱漆的雕梁畫棟,這裏是古城的權力中心,也是古城最豪華的處所。城南是居民區,居住著大約14000人,殘存的房屋顯示出這裏有中國宅院式建築,分正房和廂房,屋後還有果園。城東有一座高大的佛塔,2500米外有一座佛寺,這可以窺見當年這裏的宗教情況。城東北還有殘存的土堆,這就是漢代的驛站遺址。城西北和西南有茂密的胡楊林。城中街道縱橫分明,還有一條河由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城周圍有集中的墓地,這裏可窺見當時的風俗習慣。
1906年和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先後兩次對樓蘭及周圍遺址進行盜掘,出土的各類古物包括漢代絲織品、建築構件以及大批漢文、盧文、粟特文的木簡殘紙,皆被他席卷而去,其中有不少珍品至今還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裏。接踵而來的是日本人桔瑞超,他在樓蘭掘獲了大批魏晉時期的漢文、盧文木簡殘紙。1910年桔瑞超經俄國進入新疆,重訪羅布泊西岸,再次獲得大批樓蘭古物。
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了大批珍貴文物,還出土了一具已有3800多年的古代女屍,立即在國內外引起轟動,這具女屍出土於樓蘭遺址,是中國目前出土的時代最早、保存較好的女屍。
1988年10月2日,中國和日本組織了一支聯合探險隊,到達沙漠之中的樓蘭遺址,目的是解開這個在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國之謎。探險隊從敦煌起程,進入沙漠,在沙漠中發現了佛塔和房合的殘跡。遭受風沙侵蝕的佛塔、房合、牆壁和日常用具等,向人們展現了往昔的樣子。在此,探險隊對樓蘭消失之謎獲得了一些初步的線索。
2 撩開神秘古城的“麵紗”
樓蘭古城距羅布泊岸邊約28千米,四周大多是風蝕的“雅丹”地貌。遺址在兩條古河道的中間,古河道是注入羅布泊的河流,城中間有一條水渠與這兩條古河道相連,從西北向東南斜穿古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