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大國走向強國(1 / 3)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這條古訓如閃電霹靂,時常在國人頭頂響徹,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大國與強國雖隻有一字之差,大國走向強國卻路途遙遠,千難萬險!

我們要成為強國而非虛胖的大國

何為大國?

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體量大,擁有一定的軍事威懾力,有科技創新能力,文化蓬勃發展能夠向周邊輻射擴散等。

毋庸置疑,千百年來中國一直都是體量巨大的大國。

然而,因文化封閉和製度落後,中國自鴉片戰爭開始,國力迅速走向衰落,雖然土地麵積和人口基數依然很大,但已經是一個遭世界鄙視嘲笑、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國家。

新中國風風雨雨、艱難坎坷地走了60多年,才重新確立了大國地位,但距離漢唐盛世、實現“強國夢”還有相當長的道路要走。

現在,中國正處在民族複興大業的關鍵時刻,我們的強國之路應該怎樣走,選擇什麼樣的方向,決定著13億多國人的前途和命運!

何為強國?

強的基本詞意是健壯有力!

《 管子·幼官 》裏說:“強國為國,弱國為屬。”

賈誼在《 過秦論 》裏說:“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21世紀對世界強國有了新的定義和闡釋。

經濟實力超強,在世界貿易和全球金融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打個噴嚏能影響世界經濟。

武器裝備超一流,60分鍾內能進行全球打擊,48小時以內能對全球任何地方做出軍事幹預。

人口眾多,大多數國民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質高,誠實守信,價值觀積極向上,對國家有強烈的認同感。

政治製度優越,具備在世界重大事務上的表決權,能動用大量資源實現全球政治目標或是能帶來強大的意識形態影響。

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潮流。

文化有很強的融合性,適應各個文明的生存與發展,具備影響世界文化的能力和規模水平,價值觀能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接受認同。

對比強國與大國之間的差距,能使我們更警醒地臥薪嚐膽、奮發圖強。

好在我們有殫精竭慮、奮發有為、謀長遠發展的黨和政府,有與國家同甘苦、共患難一路前行的民眾,有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的堅定信念。

這些,是我們實現強國夢的動力之源!

拋棄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虛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盡管我們的經濟已經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們的年度國民經濟活動總量超過日本,外彙儲備餘額世界第一,占世界外彙儲備總量的三分之一,但我們卻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增速回落之際,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矛盾紛紛暴露,需要一個漫長的結構調整期。現在我們已經不再高調提倡GDP,因為經濟體量的比較就像人的體重比較一樣,虛肥矮胖意義不大。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這條古訓如閃電霹靂,時常在國人頭頂響徹,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大國與強國雖隻有一字之差,大國走向強國卻路途遙遠,千難萬險!

我們要成為強國而非虛胖的大國

何為大國?

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體量大,擁有一定的軍事威懾力,有科技創新能力,文化蓬勃發展能夠向周邊輻射擴散等。

毋庸置疑,千百年來中國一直都是體量巨大的大國。

然而,因文化封閉和製度落後,中國自鴉片戰爭開始,國力迅速走向衰落,雖然土地麵積和人口基數依然很大,但已經是一個遭世界鄙視嘲笑、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國家。

新中國風風雨雨、艱難坎坷地走了60多年,才重新確立了大國地位,但距離漢唐盛世、實現“強國夢”還有相當長的道路要走。

現在,中國正處在民族複興大業的關鍵時刻,我們的強國之路應該怎樣走,選擇什麼樣的方向,決定著13億多國人的前途和命運!

何為強國?

強的基本詞意是健壯有力!

《 管子·幼官 》裏說:“強國為國,弱國為屬。”

賈誼在《 過秦論 》裏說:“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21世紀對世界強國有了新的定義和闡釋。

經濟實力超強,在世界貿易和全球金融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打個噴嚏能影響世界經濟。

武器裝備超一流,60分鍾內能進行全球打擊,48小時以內能對全球任何地方做出軍事幹預。

人口眾多,大多數國民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質高,誠實守信,價值觀積極向上,對國家有強烈的認同感。

政治製度優越,具備在世界重大事務上的表決權,能動用大量資源實現全球政治目標或是能帶來強大的意識形態影響。

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潮流。

文化有很強的融合性,適應各個文明的生存與發展,具備影響世界文化的能力和規模水平,價值觀能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接受認同。

對比強國與大國之間的差距,能使我們更警醒地臥薪嚐膽、奮發圖強。

好在我們有殫精竭慮、奮發有為、謀長遠發展的黨和政府,有與國家同甘苦、共患難一路前行的民眾,有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的堅定信念。

這些,是我們實現強國夢的動力之源!

拋棄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虛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盡管我們的經濟已經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們的年度國民經濟活動總量超過日本,外彙儲備餘額世界第一,占世界外彙儲備總量的三分之一,但我們卻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增速回落之際,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矛盾紛紛暴露,需要一個漫長的結構調整期。現在我們已經不再高調提倡GDP,因為經濟體量的比較就像人的體重比較一樣,虛肥矮胖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