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不久之前才在董卓推薦之下當上司徒的王允和張濟一同出現在宮門之上,見呂布已經得手,便大聲呼喊:“聖上有旨,誅滅董卓及其三族,餘者投降免死!”於是場中仍忠於董卓的兵士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王允原來早就通過美人計的手段,將呂布拉攏到自己一邊,並且允諾了高官厚祿,與此同時王允還收買了張濟,張繡叔侄,並且同樣給他倆許下了高官厚祿。
此後的時間就簡單多了,呂布、張濟、張繡便與王允策劃了這一出刺殺董卓的大戲。
殺死董卓之後,王允一邊派人往長安朝廷的各部門傳送文書,赦免被董卓製造冤獄關押之人,一麵派呂布和張濟,張繡叔侄率兵抓捕董卓親族,鎮壓長安城中所有擁護董卓之人。
董卓的弟弟董旻被張繡殺死在自己府中,公子董璜卻趁亂逃出城去。很快,所有還留在長安的董卓親族都被滿門抄斬。
王允錄尚書事,總攬朝政,封呂布為驃騎將軍,開府,假節,晉升溫侯,封張濟為衛將軍,張繡為右將軍。
可是在如何對待董卓的部下將領和西涼兵士的處理上,王允和張濟,張繡卻有很大的分歧。
張濟的意見是真正赦免董卓手下的所有將領,然後派一位如皇甫嵩這樣的德高望重的將軍去接管西涼軍,再把董卓搜刮來的財物拿出一部分來賞賜公卿大臣和所有的將校兵卒,安撫人心。
但是,這些提議卻都遭到了王允的拒絕。王允打算解散西涼軍,將所有的將領士兵都攆回涼州去,甚至要把關東諸侯的軍隊引來,讓他們去監督解散西涼軍。
王允的這些想法,使得張濟叔侄與其產生了深深的裂痕,朝中很多大臣也對大權獨攬的王允非常不滿。
而所有的西涼軍將領在董卓死後本就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尤其是李傕、郭汜等人剛率大軍從陳留劫掠而回,沒想到等著自己的卻是董卓的死訊。
所有西涼軍將領本來就有些心灰意冷,後來又陸續傳來更壞的消息,很是讓人難以心安,特別是著名學者蔡邕被王允逼死的消息更是給了所有人前車之鑒。
因為被董卓派去弘農籌劃函穀關防守的李儒,從而躲過一劫,他從弘農趕到新安,他聽說李傕、郭汜等人都已經萌生退意了,連忙勸阻。
“諸位將軍,我聽說長安朝廷不肯赦免你們的追隨董卓之罪,如果你們自己也放棄了,恐怕將來朝廷真要罪責你們,任何一個朝廷的官員都能對你們下手了。”
“依我之見,擺在咱們麵前唯一的出路就是拚死一戰,大軍西進攻打長安,長安城的兵沒有咱們多,而且我聽說張濟已經後悔幫助王允殺死太師了。”
“咱們就打著為太師報仇的旗號,攻打長安,如果贏了咱們就可以控製長安朝廷,免了自己的罪責,就算是輸了,到時候我們可以劫掠三輔的財富,再返回涼州也不遲啊!”
“而且從這裏一路到長安,沿途都是我們西涼軍的舊部,我已經和多位將軍打過招呼,他們也不願意束手待斃,到時候都會加入我們,還怕他王允做甚?”
李傕等人哪有什麼頭腦,他們都習慣依賴李儒的計謀了,當下仍然拜李儒為軍師,采納了李儒的建議,在部下之中鼓動了一番,眾人紛紛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