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請斬崔烈(2 / 2)

退回涼州的叛軍果然達到了韓遂當初的目的,聲望更高了,名氣更大了,加入叛軍的各族武裝越來越多,邊章、韓遂的手下已經超過了十萬大軍,他們在涼州各郡更加肆虐無忌。

而張溫的大軍在涼州戰事不利,不能迅速消滅叛軍,每日耗費糧草甚巨,關東各地怨聲載道。

司徒崔烈更是在朝廷會議上提出了放棄涼州的建議,漢靈帝劉宏也心思活動,覺得涼州如同雞肋,但是又不敢自己提出來放棄涼州,便詔令百官在朝會上討論。

當時在雒陽擔任議郎的傅燮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厲聲說道:“請將司徒斬首,天下才會安定!”

尚書郎楊讚是崔烈一黨,他出來啟奏,要求彈劾傅燮“在朝廷之上侮辱大臣”的罪責。

漢靈帝對傅燮還是很尊重的,他問傅燮理由,傅燮解釋說:“當年匈奴單於冒頓忤逆呂太後,上將軍樊噲誇口說‘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如此忠君愛國,季布仍然說樊噲可斬。”

“涼州為天下要衝,國家藩衛,高祖(劉邦)與酈商平定隴右地區,世宗漢武帝(劉徹)開拓涼州,設立四郡,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樣好比斬斷匈奴人的右臂。”

“如今涼州治理混亂,出現叛逆,天下為此騷動,陛下為此寢食難安。崔烈以宰臣地位,不能為國分憂,卻要割棄一方萬裏疆土,我對此感到不解。”

“若讓異族輕易得到涼州,則會發動更強大的攻勢,這是最大的惡果!如果崔烈不知道這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為,那麼他就是對陛下不忠!”

漢靈帝也知道傅燮說的在理,便拒絕了崔烈的提議,仍然堅持對涼州用兵,眾多大臣都很佩服傅燮的公正敢言,尤其是孫堅,更是主動與傅燮深入交往。

兩人煮酒論英雄,傅燮很是認真的點評了一下黃巾之亂當中崛起的諸多英雄豪傑,第一個當然就是孫堅,傅燮認為孫堅占了先天的地利條件,江東一地尚未開發,未來潛力無限,孫堅應該鞏固孫家在江東的勢力。

其餘的英雄豪傑自然要算上曹操和董卓,都有梟雄之姿,兩者之中,傅燮更看好曹操能成大事,至於公孫瓚等人也許能偏安一隅,終究不能逐鹿天下。

傅燮憂慮的說道,“黃巾之亂拉開了天下大亂的序幕,十常侍禍亂朝綱,大漢宗室人才凋敝,外戚和宦官沆瀣一氣,把持朝政,大漢的命數已經看不清了。”

孫堅也同意傅燮的觀點,“剛才南容先生講評天下英雄,可是還落下兩人啊,袁氏兩兄弟袁紹和袁術,也都不是一般人,而且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舊遍布天下,將來恐怕也不會是平平之輩。”

“哎,文台謬也,袁紹和袁術我也有所了解,世家子弟,城府不深,意誌不堅,雖然有祖輩的蔭傳,卻終究成不了大事。倒是還有兩個人,文台兄不妨與之交善,將來也許會有所臂助。”

“哦?還有如此人物?不知是哪兩位?”孫堅十分好奇,能被傅燮看好的,恐怕不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