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的大軍駐守美陽縣,擋住了叛軍前往皇家陵園的路線,三輔和涼州各郡紛紛派出援軍,前來和張溫的大軍會合,其中就包括了馬寧率領的安定郡援軍。
這一次增援長安,馬寧和臧霸商量以後,決定臧霸帶領一千漢軍留守安定郡,繼續征召訓練郡國兵和義勇軍,馬寧則率領一千漢軍騎兵三千羌人騎兵前往長安增援。
到達美陽以後,張溫親自接見了馬寧,很感激安定郡的援軍,也很佩服馬寧的年輕有為,孫堅也向張溫介紹了馬寧在剿滅黃巾之亂的時候立下的耀眼戰功,張溫不禁感歎英雄出少年。
孫堅很欣賞馬寧這樣的年輕人,親自為馬寧安排了營地,此時,鍾繇還留在軍中,兄弟二人相逢自然是不勝唏噓。
此時傅燮的病已經被張機治好了,又被朝廷征召,留在雒陽當議郎,張機則又不知道到哪裏去雲遊行醫,濟世救人去了。
雙方在美陽僵持不下,漢軍雖然人多勢眾,可是邊章、韓遂的羌胡騎兵確實驍勇,雙方交手幾次,漢軍都是勝少負多,此時,漢靈帝也知道無人可換,便不再催促張溫。
十一月,一天夜晚,突然有流星不斷劃過夜空,耀眼光芒照在叛軍營地之時,叛軍的驢、馬等大牲口受到驚嚇,紛紛嘶鳴不已。
邊章、韓遂等叛軍將領被驚醒,紛紛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恐怕是因為自己進犯大漢的皇陵,惹來天降不祥,遂決定撤軍,軍心渙散。
董卓從叛軍處得知此消息,便不等張溫下令,便於右扶風的郡守鮑鴻一起出擊,大敗叛軍,斬首數千人。
叛軍退回涼州金城郡的榆中縣,張溫派周慎率三萬人追擊至榆中。董卓要求去協助周慎,卻被張溫拒絕,張溫派董卓率領三萬人去討伐反叛部落先零羌,馬寧的隊伍被調撥到董卓麾下。
周慎沒有聽從孫堅的勸告,截斷敵人的糧道,而去包圍榆中城,結果反被邊章、韓遂斷其糧道,丟棄輜重,大敗而回。
董卓去討伐先零羌也並不順利,他怕馬寧與其搶功,派馬寧去封鎖三輔到安定的道路,美其名曰,防止叛軍流竄安定郡。
自己則率軍繼續追擊,結果在望垣縣北,被羌人和匈奴人包圍於渭水河邊,多虧董卓新收的謀士李儒獻上一計,假裝下河捕魚,偷偷從下遊水淺處渡河,逃出生天。
此次追擊,張溫一共派出六路大軍,結果隻有馬寧和董卓這兩路人馬毫發無損,全身而退,其餘各路則是大敗而回。
不過,張溫此人與皇甫嵩大不相同,他既不得罪大將軍何進,又舍得花錢打點十常侍,所以雖然戰事不利,卻仍然被認為是功大於過,阻止了叛軍寇掠長安三輔的企圖。
甚至於,被漢靈帝下旨晉升太尉,成為第一個領軍在外的三公,深得漢靈帝的信任。
很多人都聽說了孫堅勸說張溫斬殺董卓的事情,認為孫堅有眼光,深謀遠慮,還剛正不阿,經過張溫的推薦,孫堅也被征召入朝,擔任議郎。
臧霸雖然沒有立下什麼明顯的戰功,可是涼州亂起,正是用人之際,很快,就遷任北地郡都尉,獨立掌管北地郡的軍務。
而馬寧則屢立戰功,張溫、孫堅、鍾繇等人都為其美言,甚至就連漢靈帝都知道涼州又出了一個少年英豪,而且是扶風茂陵馬家的後人,所以升遷順利,已經升任安定郡都尉了,和臧霸平起平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