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重擔誰都願意擔,按程序,不外乎選拔、培訓、觀察、試用,浪裏淘沙麼,現成的模式就在黨委,至於誰是人才,那是自己的事。
但人事工作是黨委書記宋仁義的直管部門,選才、培訓方麵連應華都不好幹涉,隻能是在“用”誰上麵下功夫了。
“應總,市場部的方式我認為可以推廣,也體現公司選才任才的公平公證,”至於公開,大家都是明白人,總要給上級留條路嘛。
“這個辦法好,小餘,部門主要領導由公司考核任命,要有任職條件,副經理以下,來一次全廠招聘。”應華很滿意這個方案,既不違規,又體現了公司領導的改革意向,符合上級的精神。
肖躍為難的地方就在於此,是繼續在市場部與周應民拚出一條路,還是回到A類部門按部就班的往上走?
兩條路各有優缺點,妻子照例是不發表意見的,按她的說法“前途不明的事,那是大老爺們的決定,好壞不論”。
肖躍的性格適合於走正道,屬於“堂堂正正,以勢成事"的坦蕩之人,至於很多人信奉的"以正合,以奇取“之類的法門,他是做不來,也做不到的,這也是前兩年被冷落的原因:上麵的勢被堵,借不上力。
吳向北曾經說過,人到了一定的層次,在方向上的選擇必須"合道”,要順求個人的意願和性格,凡是委曲求全而升任的,大多數淪為他人的棋子,悔恨終身。
這樣的結論可能過於偏激,但讓肖躍很認同,人生路漫長,是自己開心快樂,還是在別人的眼中開心快樂,選擇不同而已。
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在這方麵他和周應民算是同類人;都不會迷失在前景不明的追求上,會選擇適合自己本性的生活工作。
正常上班的第一天,肖躍約上周應民痛痛快快的喝了一頓,所有的想法和願景透徹的說了出來,按張景輝的理解,那是“毫無保留的交心交底”,希望周應民重視和珍惜這樣的情誼:
“大民,能把話說到這樣程度,那是同誌般的友誼,在得到你的回應後,大家就是袒呈相見,毫無保留了。”張景輝甚至有些羨慕嫉妒,離開警察這個職業,多少年不曾有這樣的兄弟情了?周應民和自己的年齡、層次相差太大,或許可以托付生死,卻不是兄弟情。
“我能理解,張叔。”周應民感受得到沉甸甸的信任,說實話,這樣的人物超出自己的想象,也讓自己對公司的前途有了希望。
“不管外麵風吹雨打,事實證明,願意做實事、做大事的幹部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公司發展的堅石,是企業的希望",張景輝感慨的說道。風清氣正的目標很遠,隻能是慢慢來,逐級遂步的處理問題和矛盾。
“有張叔和肖經理的支持幫助,我一定紮根西北,為多賣一噸化肥努力”,周應民還不適應這樣嚴肅的交談,有意讓氣氛輕鬆一點,他看到張景輝嘴角上挑,便也放鬆下來。
“不僅僅是賣化肥,那邊的形勢複雜,還需要發揮你的優勢…”周應民是習武之人,身上還留著江湖氣,很容易和地方上的勢力交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