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興高采烈地研究著呢,老祖宗就又說:“對了,你也別閑著,在那些軍官的屍體上找一找,興許還有呢,咱多弄幾把;我剛才還看見牆角裏戳著幾把‘三八大蓋’呢,你也一起拿出來……”
“知道了!”
我趕緊點了點頭,一提槍可算是來了精神,於是把手裏那把愛不釋手的“勃朗寧”交給詠春之後,拿過手電筒來就朝著密室深處走了過去,果不其然,密室的一個角落裏正靠著幾把“三八大蓋”,我想都沒想就走過去抱了起來。
所謂的“三八大蓋”,其實是抗日時期中國人給這種步槍起得外號,這種步槍的原名叫“三八式步槍”,因為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造的,所以叫“三八式”。這種槍口徑小,所以殺傷力不足,隻要不擊中人的要害就可以治療,不過在機匣上方增設了一個“∩”形的防塵蓋,這個防塵蓋可以隨槍擊前後滑動,有效阻止了沙塵進入槍匣裏,因此,這種槍才得了“三八大蓋”這個名字。
抗日時期,在中國不管是城鄉村野還是街頭巷尾,幾乎人人都知道“小鬼子、大蓋槍”這一說法,可以說,這種“三八大蓋”是二戰時日本鬼子陸軍和海軍最主要的基本單兵武器,幾乎人手一支,直到後來日本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這種槍才被停止使用,期間整整服役了40年,和35年由鞏縣兵工廠生產、被作為國民革命軍標配武器的“中正式步槍”可以並稱是二戰時期中國戰場的兩大代表性武器。
不管是“勃朗寧M1911”還是日產“三八大蓋”,我都是早就如雷貫耳但從沒有真正見過、摸過,畢竟這兩種槍早就已經退役了,現在想找都找不到,沒想到眼下竟然都被我弄到了手,抱著那幾把槍,我就跟抱著個媳婦一樣開心,心說要是再好好找找,說不定還能再多找出什麼好東西來。
想到這裏我趕緊把懷裏抱著的幾把“三八大蓋”都戳在了密室出口,轉身就又走向那些吊在空中的屍體,摸索起他們身上可能藏著的武器來……
結果還真不出老祖宗的所料,不一會兒的功夫,我就從幾具屍體上摸出了一把“勃朗寧M1900”、一塊民國老懷表和兩把日本軍官指揮刀來,拉開刀一看,刀刃還明光鋥亮的,完全看不出一點兒生鏽的痕跡來,材料和工藝都無疑讓人讚歎不已……
我以前就聽說過,日本二戰時期的軍刀和傳統的武士刀區別很大,比如製刀的材料從玉鋼、庖丁鐵兩種不同的材料搭配改為了用近現代工業用剛製成,雖然所用的材料相比傳統武士刀要簡化了許多,但是在製作工藝方麵卻產生了革新,刃口的淬火工藝也由用水淬火加強為了用專門的油來淬火,因此指揮軍刀的刀刃不單比之前的普通武士刀更加鋒利,也更加堅固了許多,屬於上乘的冷兵器以及工藝品……
據說在抗戰時期,很多人都以繳獲一把日本指揮刀為傲,甚至很多國內高層將帥,都會千方百計的向前線的戰士們討要繳來的指揮刀作為收藏,因此這種刀不禁在日本軍隊中象征著身份地位,更在國內軍隊中象征著榮譽和勝利……
我看了一會兒刀,越看越喜歡,於是抱著這堆東西又開始繼續翻,早就忘了身邊圍繞著的都是些上吊死了幾十年的死人,翻得那叫一個不亦樂乎,可就在我伸手想把一具保存完整的軍官屍體腰間的配槍拽下來時,一隻帶著白手套的手忽然在我尚不知情的情況下,一把就攥住了我的手腕……
一瞬間,一股陰冷透過手套傳到了我的皮膚上,我心裏猛地一驚,一時間竟然嚇得不會動了,驚慌地抬起頭來順著那隻攥著我的手往上一看,那名掛在繩子上的日本軍官,正用一雙渾濁到分不清眼黑、眼白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我看……
“老—老祖宗……”
我的汗毛瞬間都倒立了起來,想喊,但由於受驚過度,已經完全喊不出聲音來了……
而那個日本軍官的手,此刻也攥著我的手腕越攥越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