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的時候,搖動鍋子,或用鏟子輕輕翻動,待魚全部煎熟,再起鍋。
不僅是烹調需要秘訣,就是做一切事都得如此。當準備工作完成,進行實際工作時,隻需做適度的更正,其餘的應該讓它有條不紊、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無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對準備工作盡量做到慎重研究、檢討的地步,至少可以將能力做更大的發揮。
總之惟有那些辦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而那種頭腦昏亂,做事沒有秩序、沒有條理的人,成功永遠都和他擦肩而過。
怎樣才能提高辦事效率呢?有下列方法可供參考:
要掌握讀與記的技巧
對於現代人來說,能有時間盡量多閱讀一些書報和雜誌,無疑是一件美好而必要的事情。其實,隻要具備了某些技巧,便可大幅度地節省時間,比較一般閱讀者與速讀者的差異就清楚了。一般人閱讀速度,大約是一分鍾三四百個字,然而,經過速讀記憶法訓練的人,能使書上的文字由“讀”逐漸成為“一躍飛入眼簾”。一分鍾讀20萬字,亦即一分鍾讀一冊書,而且理解的效果等同於、或者超過精讀。這是在現代分妙必爭的競爭社會中,欲把握時間不可或缺的技能。
要培養隨時記錄的習慣
搜集創意、數字,以及各類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後記錄下來,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知識更加廣博,用很少的時間學到許多活的有價值的東西。
如此看來,創造時間的辦法之一,是應該在會議及重要會談時,帶著筆記本,趁著記憶還很鮮明清晰的時候,把要點趕緊記下來,這樣不但能夠節省時間,還可以避免錯誤。
要果斷地采取行動
無論創建偉業還是做平凡小事,優柔寡斷的結果就是失敗。明明一刻鍾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拖下去就不是一刻鍾能解決得了的。幹事業的人,要時刻提醒自己:把充裕的時間留給特別困難且有意義的問題,不可把大量寶貴的時間耗費在與事業關係不大的一些問題上。
要善於利用電話辦事
電話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可以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當我們忙得無法抽身與對方會麵時,隻需撥通電話,便能把想講的話講清楚。想得到有關信息或了解有關情況,電話的確是最直接也是最簡捷的工具。
但是,如果電話使用不當,反而會浪費時間,諸如電話閑談、聊天等,也許是大或不必去費神打電話的。因此,若沒什麼重要事情,就應避免多打電話。此外,打電話之前,要先檢查手邊的資料是否齊全,比如說,電話號碼簿,談話內容的準備,記錄用的筆和紙等。
要盡量避免與人雜談
談話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有人估計,人們每天除了8個小時的睡眠以外,其餘的16個小時中,約有70%的時間都在進行相互交往並溝通信息。談話所進行的直接交往,不僅可以交流社會上的各種消息和情報。而且交流思想、情感、觀點。交談中往往包含許多生動的細節,如談話的氣氛,談話的表情和手勢等對於我們了解某些情況是很有幫助的。同時,成功的談話,還有聯絡感情,增進了解和友誼,消除疲勞和緊張,使心情愉快的作用。所以對於成就事業來說,適度的交際應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應該有限度,假如交談的盡是些無補於事業與身心的話題,那麼,就應該理智地終止。
盡量讓郵差去跑腿
寫信的功能是不可計數的,能夠慢一點才辦的事,隻要寫封信就解決了。與電話一樣,寫信能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無論是購物還是彙款,都能以投遞的方式來進行。隻是要注意對收件人來說,時間同樣是寶貴的,故而寫信時文字應力求簡潔,盡量避免使用容易讓人誤解的文字,下筆前也應思索一下如何表達得更明確,寫得越短越精越好。下筆前,問自己要寫的那句話是否有刪除的必要,能刪則毫不吝惜。
多多利用空閑時間
還在19世紀,馬克思在談到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時就曾經寫道,在這個社會中,成為富足的標準不是工作時間,而是業餘時間。當代法國著名的未來學家貝爾特郎?德?茹維涅裏甚至指出,在未來社會裏,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用於買到一切的金錢,也不是商品,而是業餘時間——這種時間可能給人們以知識和文化。因此,學者們紛紛預言:在人們有更多的時間由個人支配時,必須設立如何安排、利用空閑時間的課程。於是“餘暇消費”的概念應運而生,對餘暇的合理利用和創造性利用已經成了時間專家們探討的專門領域。倘若我們隻把人的一生按70歲計算,除掉學齡前的7年,如果一天利用空閑時間學習或工作2小時,就相當於多活了15年,該能做多少有意義的工作!
要留意與工作有關的事
珍惜時間並不是讓人們變成隻是忙於各種具體事務,而沒有時間對它們的真正價值進行客觀估價的低效率的工作狂。創造時間的方法之一,就是要人們懂得在行動中更多地進行思考,而不是排除思考,尤其是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厭倦時,容易被其他無關緊要的事吸引。比如,有的人從事寫作,寫作中要查閱某種資料,盡管他的案頭資料很齊全,但他有可能在翻閱資料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注意力轉移到某個與目標無關的問題上,分散了精力,這或許不是好現象。自己作為自己工作和行動的主宰,要先把不得不做的工作整理出來,各個擊破,方為上策。
要先做重要的工作
不少人認為,提高工作效率就能避免浪費時間,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模糊而且錯誤的觀念。實際上,效率有別於效果或效益,與效能更是不能同日而語。高效率並不一定說明效果好或效益好,更不見得就節省時間。嚴格說來,時間的利用率隻能與效能相關,效果和效益兩者加起來才稱為效能。亦即,效能=目標×效率。這就是說,目標方向正確,再提高工作效率,才會出現效能,在這個意義上,傳統的那種“時間與行為”的分析,試圖把一切事情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動作來完成的研究未必能提高效能。對我們來說,重要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去減少工作中的困難,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且確實重要的工作,然後以最佳方式去完成它。這比高效率地去做偶然碰上的隨便一件事情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