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章節 第十章 精明的蒯良(1 / 2)

“還有什麼好處?”

“典韋給了我一塊玉佩,管亥與丹陽的太平道渠帥關係密切,有了這玉佩,我們在丹陽可以得到太平道的幫助,所以,我們到了丹陽就再也不必擔心被劫,我們的貨物也一定會賣出一個好價錢。”

“少爺深謀遠慮,典韋佩服。”典韋歎息著說道。

“老典,我們不能與他們走的太近。”

“那少爺你還賣馬給他們?”

“嗬嗬,賣馬是為了利益,有錢賺,我自己不會放棄,不過,太平道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想對抗朝廷,無異於以卵擊石,如果我們與他們走的太近,萬一將來他們造反不成,一定會連累我們,所以,我們在讓外人看起來,我們與太平道並不是一個道上的人。”

“又要做生意,又要看起來不是一起的人,哎,真麻煩。”典韋騷了騷頭。

“老典,我自有分寸,你就等著看好戲吧,駕!”陳玉一抖馬韁繩,向著前方奔去。

南陽城,自戰國始就以冶鐵而聞名,南陽為東漢龍興之地,漢光武帝劉秀自南陽起兵,所以,南陽又有帝鄉之稱。南陽為東漢第一大郡,有“戶五十二萬八千萬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萬九千六百一十八。”

現任南陽太守名叫褚貢,褚貢並沒有什麼才能,然而在同鄉好友的推薦之下卻一路高官得坐,一直坐到了南陽太守的位置。

南陽太守府中,褚貢很是得意,他治下的南陽雖然受了些旱災,糧食緊張,不過在附近穎川等地糧食源源不斷的供應之下,南陽一切照常如舊,沒有一絲的波動。

能在光武帝龍興之地做太守,那麼就相當於坐上了升官的坦途,隻要政績到手,那麼升官指日可待,南陽遇災年而不亂,也沒有餓死人,這不得不說,是自己這個當太守的最大的政績,隻要再過兩年,想來自己就可以調入京城,就算坐個兩千石的高官也是有可能的,想到這兒,褚貢心中滿是得意之情。

“太守大人,太平道的張曼成又設壇求雨了,我們是不是要製止?”一個身著官服的小吏說道。

“太平道也是為百姓著想,我們隻能支持,不能製止,你去讓人送上祭品,也算是盡了我的一份心意。”褚貢說道。

“可是大人,這太平道妖言惑眾,借機鼓動百姓入道,還私帶兵器,如果任由他們做大,萬一他們造起反來,那將無法抑製啊。”小吏說道。

“太平道哪有造反的膽子,不過是一群勸人向善的道士罷了,你不要危言聳聽,快下去吧。”

“可是大人……”

“下去!”褚貢臉色一寒,那小吏歎息一聲,一低頭,從屋中退了下去……

南陽城內

街道兩邊是茶樓,酒樓,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景色的。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

南陽城的中心地帶,不知什麼時候擺上了木製一個高台,台這放滿了各式祭祀物品,一身著道袍,手持木劍的道人立於台上念念有詞,台下一群小道把守四方,四周跪滿了求雨的百姓。

片刻,求雨儀式畢,台上的道人寶相莊嚴,口中說道:“諸位,風神雨神已通告於我,隻要眾生誠心相求,近日必定下雨!”

“道長慈悲!”百姓叩首長呼。

“哈哈哈……”道士朗聲長笑。

“他是誰?”陳玉問道。

“他就是太平道的張曼成道長,可以呼風喚雨,點石成金,據說他還是太平道南陽地區的渠帥。”陳家的老仆人福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