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乾隆重器(1 / 2)

第九十一章乾隆重器

紀小帆的東西一展示出來,便引起眾人紛紛揣測,因為他所拿出的這個大罐子個頭雖不小,但是通體卻沒有任何花紋圖案,有的便是一片天藍的釉色。()

要知道,圖案對於一個瓷器的價格影響是非常大的,沒有圖案就等於在價格的考量上少了一個重要的因素。

而且,元明清時期的瓷器已經發展到了高峰,手藝高超的匠師倍出,其繪畫的工藝亦獨具匠心。

不過,這罐子一出現,外行人揣測,內行人卻是眼前一亮。

首先看這罐子的造型,頗似元代之物,元代的瓷器幾乎都是以景德鎮為主,其所使用的青花料分為兩種,一類為進口料,顏色鮮藍豔麗,一種為國產料,發灰較淡,多為民窯所用。

然而這一個罐子的藍,卻和這兩種料都有所區別,其藍宛如弧光山色,雲霞霧靄一般,給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

便有個老收藏家失聲叫道:“鈞窯瓷”

趙卓微微一笑,暗道這收藏家眼力不俗,宋代的五大名窯隻要少數在元代還有生產窯器,而且在景德鎮已經占據主流,無論是青花還是釉裏紅都有大量生產,所以名窯之器也漸漸走入末世。

然而,人的名樹的影,五大名窯之器地位仍然非凡,鈞窯之器素來以獨特的窯變技術聞名於世,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這件鈞窯器的藍色恰好就是窯變之物,看似普通的寶藍色,然而細看之下,因為窯變而產生的萬千變化聚於一體,讓人越看越有味,越品越驚豔。

童費宇和方路二人眉頭都同時一皺,顯然沒料到紀小帆竟然還能拿到一件元代的鈞窯器,而且色澤所體現的工藝相當高超,在這樣的萬變藍色麵前,似乎連圖案都顯得多餘,眾人才豁然明白工匠的心思,此一色已能讓萬千圖案遜色了。

鈞窯器的出現引得場中一片議論聲響,最終在評委的鑒定下,確定為元代真品,而且價格高達九百萬

這價格一定,紀小帆的嘴角也不無幾分自豪起來,童費宇二人臉色都渾然一變,三小的比賽已是塵埃落定。

童費宇咬牙切齒的看著紀小帆,怎麼也不能相信三人比賽中自己不僅敗,而且還淪落為第三。

然而,當他目光落到趙卓身上時,連手都在顫抖著,這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所拿出來的瓷器更是自己望塵莫及,這一刻,童費宇一直以來高傲的內心就象玻璃一樣破碎掉了,怎麼湊都再湊不回來。

方路也是頹廢的坐在椅子上,長長歎了口氣,雖然不甘心但是又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三小的爭鬥將瓷器的價格一下子提升到九百萬的高度,後麵上來的參賽者縱然有不少經驗豐富的年長者,所拿出的藏品卻離這個價格有頗長的距離。

時間飛快的流逝著,終於輪到了童冬陽上場,童冬陽的表情有些陰沉,顯然也對於趙卓的前兩次出手有些壓力,畢竟如今二人的差距僅為一百萬,這個數目在元明清三代器而言是非常微弱的,所以這一次對他而言也是背水一戰了。

不過,他的臉色又充滿了自信,甚至於還有一種輕蔑的態度,似乎是在告訴趙卓,雖然價格逼近,但是這東西一拿出來,便可謂一錘定音了。

看著童冬陽沉著臉走上台,會場裏的氣氛也為之一凝,少有人知道他和趙卓打的賭,還以為這拿上來的東西是相當有分量,重到作為收藏者本身都有著很大的壓力。

童冬陽小心翼翼的將東西拿出來,全場眾人的眼睛幾乎一下子都瞳孔放大,眼前這個瓷瓶簡直可以用驚豔絕美來形容。

此件大瓶胎體高大,足有七八十厘米高,堪稱大件之物,然而拉胚卻十分規整,白釉純淨,使得粉彩繪畫建立在優質的白釉之上,更顯料彩的豔麗。

大瓶撇口,束頸,方折肩,弧腹微斂,圈足,頸部堆塑蘭料釉夔龍耳,大瓶外口沿繪靈芝紋,頸肩部通體以大片胭脂紅色為地,折肩處以黃彩勾勒摹繪變體蕉葉紋,華美無比。

瓶身巧借山巒為界,蒼鬆為欄,繪畫群仙飛舞,將瓶身畫麵連為體,形成通境效果,連綿不斷,氣勢磅礴。底施鬆石綠釉,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礬紅篆書款。

景瑤亦忍不住掩嘴失聲道:“好漂亮的一件乾隆粉彩瓶啊。”

趙卓也是暗暗讚歎一聲,清朝乾隆時期的製瓷工藝可謂是集大成者,也是清代景德鎮燒製瓷器的顛峰時期,這一朝無論從數量、質量、創新還是傳承上都是最為精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