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孰高孰低
隨著童冬陽的木箱打開,無論是觀眾還是參賽者,都幾乎是屏住呼吸觀看著,誰都知道他拿出來的絕對不是稀罕貨色。()
而童冬陽也顯然沒有讓眾人的期盼落空,待到箱子打開之後,從其中拿出了一件雙龍獸耳青瓷罐。
此器高有40多厘米,口微呈橢圓型,折沿尖唇,微束頸,肩下直收形成平底,在肩部位置有兩對稱的龍型獸耳。
瓷器整體造型美觀大氣,即有著粗獷之風,也有著細膩之處,尤其是兩條龍型耳,上麵細膩的雕刻著鱗紋,在瓷器周身也雕刻著水波紋等精細的紋路。
而在罐下方,還有一部分點染著醬褐色斑紋,使得在青色之中多出了一份其他的色彩來。
不管看得懂的,看不懂的,都紛紛稱讚起來,光是此器的造型便有著一種尊貴感,而且雙龍活靈活現,器型正統端莊,而且比起之前出現過的眾多瓷器來,釉層幾乎沒有損壞的痕跡,足見數千年前的此器風采。
紀淵也不由得輕讚道:“真是一件難得的西晉越窯器啊。”
趙卓暗道紀淵眼力過人,就這麼幾眼便能分辨出這乃是西晉的越窯器,當然,在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的越窯瓷器,不過,每個朝代的越窯瓷器其特點都不相同,而且加上贗品這麼多,要在這麼短時間裏辨別出來,便需要十分老道的經驗才行。
這件瓷器胎質緊密,釉色青而細膩,尤其是表麵上這些精細的花紋和龍耳,其造詣也已經能夠接近真正瓷器的水平了,但是仍然帶著原始青瓷的色彩。
加上器身上還有著醬褐色斑紋這樣的特殊工藝,便為其增添了不少分。
當然,這件瓷器最為讓人叫好的,卻是那一片堪稱完美的釉色。
原始青瓷早在商周時代便已經產生,但是直到晉代的時候還並不穩定,釉麵太薄沒有質感,釉層附著力差,出現許多縮釉點或者釉斑,影響了瓷器的美觀。所以窯場的窯工們不斷地修改釉子的配方和燒製工藝,希冀能燒造出更完美的瓷器來。
隻要詳細對比一下商周以後各朝代的瓷器,便可以明顯的發現,每一個朝代的瓷器釉麵都比上一個朝代的要厚,到了西晉這個時代,基本上已經沒有縮釉點和釉斑,外觀質感要強得多。
但是問題接著又來了,就是釉層加厚以後,玻璃相強,使原來就存在的釉層膨脹係數和瓷胎膨脹係數不同而造成的釉層開片問題更加凸顯出來。這種窯病也使得釉層極易脫落,因此流傳下來的西晉及南北朝時期的瓷器絕大部分都有著開片且釉層剝落嚴重,甚至許多原來及其精美的瓷器也因此變得斑駁陸離。
直到南北朝晚期至隋,窯工們已經找到了平衡點,徹底克服了釉麵開片剝落的問題,中華的陶瓷最終得以定型並由此開始延綿千年。
這一件典型的越窯青瓷器,造型大器,敦實厚重,光從造型上來講已堪稱完美,而且這釉層雖有開片然而卻並不剝落,保存十分完好,因此便是十分難得了。
而且雖然西晉年代的獸耳罐不在少數,但是能夠以龍為獸耳的卻並不多見,甚至可以說,這是一件突然冒出來的孤品。
所以,評委們也都不敢小窺,紛紛走到桌前來,開始為這件瓷器鑒定。
鑒定原始青瓷,最怕見到的就是孤品,因為一旦出現孤品,其造型、尺寸之類的便沒有定論,很多造假也正是看準這點,專門製造出孤品來博得高價。
但也有些孤品被賣家看走眼,落到買家手,結果一去鑒定,卻是難得的孤品,從而賺得滿滿缽缽,這當然也是極少數走了大運的人。
經過評委們認真的評判之後,最終給予了這件雙龍獸耳青瓷罐六百五十萬的高價。
趙卓聽得也微微頷首道:“這個價格倒是挺公道的,象這樣的瓷器釉色完整,倒的確是難得的精品,不愁賣不出去。”
紀淵含笑道:“不錯,現代的人看東西首先就看個形,原始青瓷之所以在拍賣場少有人問津,也正是因為其釉層剝離嚴重,影響了其美觀,但是象這一件釉層完好,那便引人關注了。”
崔世煙說道:“是啊,原始青瓷能夠拍到高價的,要麼是孤品,要麼就是外形造型好的,因為那個時代基本上紋飾之類的都是非常簡單。”
景瑤雖然沒有說話,不過也在一邊輕輕頷首,表示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