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賽勢如火
果然,沒過多久,評委們便判定這個青瓷虎子乃是西晉越窯之物,估價為4萬5千。()
參賽者們陸續上台,藏品是五花八門,比起晚清民國時期比較常見的乃是盤罐瓶等造型外,這些距離如今幾千年的時代所盛行的原始青瓷器卻有另外的造型,有缽、洗、瓿、五聯罐、唾壺、三足碗等等,讓眾人大開了眼界。
這些瓷器在價格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差距,近百人上場之後,價格最高的一件瓷器達到了一百多萬,但是真正價格上了三四十萬的瓷器數量都並不多,而且還有出現贗品的比例也頗高。
要知道,收藏古玩並非是一躕而就的東西,大部分的收藏家對瓷器的收藏除了愛好之外,最看中的便在於此物的升值,正因為如今瓷器可謂十年翻十倍的高價期,所以收藏者是日益增多。
不過,喜歡瓷器的愛好者並非每個都富得流油,眼光更是千差萬別,所以很多人喜歡明清瓷器,但是真正入手的卻並非是它們,而是價格相對比較便宜的原始青瓷和晚清民國瓷器,一來門檻較低,收藏資金就需要得不多,二來也可以練練眼力,三來其升值的速度也很可觀。
然而,造假者便是瞧準了收藏者的心態,對這類古玩進行大肆的仿造,導致了贗品叢生。
隨著參賽者的上台後,很快便輪到了古玩圈子裏的參賽者上台,這些人手裏拿上來的都是自認為是精品的東西,而經過評委的鑒定,瓷器的價格也立刻突破了兩百多萬,而且出現了不少一百多萬的藏品。
在熱鬧的競爭場合中,一臉自信的方路走上台來,雖然第一場比賽他失利敗給了紀小帆,不過此次卻是信心十足的樣子,以至於在上台前還輕蔑的瞥了其他二人一眼。
待到木箱子一打開,燈光照射下的乃是一件三獸足提梁盉,提梁盉即提梁壺,直口,圓腹,下承以三獸形足,流為獸頭狀,壺體另一側飾一卷曲短尾。提梁為弓形,頂部兩端飾有鋸齒形棱脊,肩、腹部飾以四道連續的水波紋。
在燈光下,提梁壺的造型顯得古樸端莊,釉色青中泛黃,施釉均勻,紋飾簡潔明快,富有動感。
眾人看得不由得嘖嘖稱奇起來,看過一百多件瓷器,經過眾多專家的點評下來,大家都好象上了一堂瓷器課一般,對瓷器頗有一些心得了。
這件瓷器的造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但是其作工似乎比起同代的瓷器更顯出幾分精致來。
原始青瓷出現於商前期,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在戰國以前,由於當時工藝技術水平低下,原料處理未經精細的過濾、淘洗、捏練、陳磨等工藝過程,器物造型簡單,胎體多有裂紋,釉色很不穩定,拿到現在來看,可謂是粗糙無比,古樸中帶著滄桑的曆史韻味。
到了戰國時期,原始瓷的製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其燒結性能和器表施釉等方麵均有很大發展,器形規整,釉層厚薄均勻,釉色青黃,造型多仿當時的青銅器,有尊、鼎、簋、盉、豆、鍾等,紋飾多以刻、劃、捏塑等為裝飾,具有純樸簡潔的風格。
這一件提梁壺造型規整,釉色均勻,就算是拿到西晉時期,也堪稱當時的上品,更何況這乃是戰國時期的東西。
評委們不由得細細鑒定起來,從造型到胎質,從釉色到紋飾,每一樣都不放過,最終確定,這乃是戰國時期的真品,斷定價格為四百二十萬。
四百二十萬的價格一出,頓時全場轟動起來,前麵也已經有幾個古玩圈子裏的參賽者突破了兩百萬,但是這一下子又拉出了兩百萬的距離,讓人不由得驚愕,更有人小聲的議論著,不知道這20出頭的年輕人究竟是誰,手裏竟然有這麼個寶貝。
在大多數人看來,這種看起來毫不值錢的罐子,若是被自己碰到,肯定連看都不會看上一眼,哪裏知道竟比真金白銀還值錢呢?
而對於這個價格,趙卓是一笑了之。
在如今的拍賣市場上,陶瓷、青銅和書畫一直呈現著三足鼎立之勢,而對於陶瓷而言,則是官窯、民窯和高古瓷三分天下。
官窯的價格自然不消多說,而曆代官窯之中,唱主角的乃是康熙、雍正、乾隆這清三代官窯器,早在十年前,香港某拍賣行便曾推出一件曾經被英法聯軍搶掠的清乾隆款醬地描金粉彩鏤空六方套瓶,經過幾十個回合的激烈競爭,最終以2095萬港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