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禦製筆筒
人的名樹的影,別說是一件瓷器了,就算是一把梳子,被慈禧太後用過那也就不是普通的東西了。()所有人心裏都在嘀咕著,這一件瓷器究竟價值多少,能不能超過張之洞那一件瓷器。
童冬陽本來見到這瓷器之後,也沒多在意,但是越看越不對勁,等到發現底部還有著“儲秀宮製”的款識後,臉色也不由得一變。
在白城三大家之中,童家可以說是最有錢有勢的一家,因此其家產的爭鬥也是最為激烈的,誰都想在其他的場合壓倒對方。
三個兒子的關係也十分微妙,二兒子童唯文和三兒子童小雷算是同氣連枝,這也是為什麼童冬陽和童費宇在一起的原因。
不過,他的臉色微變之後又立刻鎮定了下來,再無其他異態。
眾人竊竊私語著,紀小帆也在小聲問道:“這件瓷器會不會比張之洞那件更貴呢?”
趙卓搖搖頭道:“雖然瓷器的主人都是名人,而且慈禧的地位比張之洞更高,不過,這也要看瓷器本身,這件青花瓷瓶在整體造型和畫麵上和張之洞用的瓷瓶還是有頗明顯的差距,價格上恐怕還是有一定距離了。”
這話才說完,評委席上也結束了討論,便有評委說出了評估的結果,瓷瓶為光緒年間真品,估價620萬。
雖然價值並沒有達到700萬的高度,不過也著實讓眾人大開了眼界,而且也算是填補了四百萬到七百萬的中間價格。
童其州對這個評判結果並沒有任何的異議,他很平靜的帶著箱子走回到了座位上,一邊坐下來,一邊朝著童冬陽笑道:“沒想到冬陽你手裏有這麼貴重的東西,真是讓大伯我出乎意料,你這可是足足把我拉出了80萬的差距呢。”
童冬陽微微一笑道:“大伯不是也要比六場的麼?這區區八十萬的差距對大伯而言不過是翻雲覆雨那麼輕鬆呢。”
童其州聽得嗬嗬笑了起來,意味深長的道:“希望如此。”
隨著一個個參賽者的上台,高價瓷器也是頻頻出現,紀家和方家的參賽者也都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古玩,價值也都是三四百萬左右的東西,讓觀眾們過足了眼癮。
不久之後,方右銘終於上場了。
方右銘的名字一出現,圈子裏便又議論紛紛起來,誰都知道方家的門路是最廣,可謂黑白兩道均沾,方右銘在方家年輕一代中也是翹楚。
方右銘所帶的箱子很小,一隻手便能夠將其輕鬆的托起來,可見裏麵的東西不僅輕而且小。
在尺寸上,一般都以尺寸適中的物品價格更高,尤其是一些罐子之類的重器更容易提升價格,而小件的東西要想在價格上有優勢,那就必須得有非常好的質地才行。
方右銘親自將木箱打開,從裏麵取出的卻是一件筆筒,筆筒呈竹筒形,口底相若,平底,下乘有四個條形足。
在筆筒壁上,密密麻麻的寫著一行行的文字,字體呈現出紅彩色來。
觀眾席上的人都不由得小聲議論起來,直以為又是一件釉裏紅的瓷器,而且在呈色上還不及釉裏紅那麼紅,便直覺的覺得這一件瓷器根本沒法和釉裏紅方瓶媲美。
而有的觀眾已經認真看了百來件瓷器,也頗了一些心得,甚至直接斷言,這麼小的器物,紅色又不夠純正,就算官窯出的,頂多也就幾萬塊錢。
然而,明眼人卻是一眼就看出來,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釉裏紅,而是礬紅彩。
礬紅彩,又名為“鐵紅釉”。釉裏紅是以銅元素為呈色劑,而礬紅彩則是用氧化鐵為呈色劑。
釉裏紅必須是要在高溫下燒成,而礬紅彩則是低溫就可以,雖然顏色不及銅紅純正豔麗,但是呈色相當穩定,更易於觀賞。
礬紅彩創燒於明朝嘉靖間,到清朝康熙年間才有了很大的進步,色澤豔麗非凡,一般用於五彩、鬥彩繪製紋飾或施於純色釉器。嘉慶以後,礬紅色澤不甚佳,至光緒時才稍有起色。
在市麵上能夠見到的礬紅彩瓷器並不少,造型包括各種瓶罐盤碗等能夠,但是真正胎密釉白,發色純正,畫工精細的卻不多見。
眼前這一件礬紅彩筆筒卻足以用驚豔來說明,白白的瓷胎純白細膩,宛如白玉一般,不需要用手去摸,光是給眼睛的感覺便足以讓人沉醉,而且甚至於看得久了讓人懷疑這根本不是一件陶瓷製品,而是一件白玉雕琢而成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