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名人用器
雖然鄭光源的瓷器被鑒定為了贗品,讓人大跌了眼鏡。()而且普遍意義上來講的晚清隻包含了同治、光緒和宣統三朝,而道光還在同治之前,所以嚴格來講也算不得是晚清的東西。
所以,鄭光源不僅是在瓷器上看走了眼,而且連定義上也鬧了個大笑話,這也是讓他匆匆離開的原因之一,估摸著他在台上這麼鬧一場,沒過幾天全白城古玩圈子裏的人都知道他鬧的這個笑話了。
雖然鄭光源是鬧了個笑話,但是接下來出場的幾個參賽者卻是將古玩圈的臉麵給扳了回來,拿上來的東西,無論是大件小件,無論是青花、粉彩還是墨彩,價格都在百萬以上,很多東西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論價格也不過五六十萬,然而其作品卻是出自名家之手,頓時身價翻了一番。
這也讓普通民眾明白了個一個道理,那就是器物上的銘文和款識相當的重要,通過這些若是能夠和重要的曆史人物或者名師大匠們聯係在一起,那手裏的器物就不是普通的器物了。
趙卓平靜的坐在位置上,看著一件件藏品被拿到台上,第一場比賽的最高價格也在屢屢刷新,從普通玩家那裏的兩百萬如今已經提升到了四百萬的高度,不少已經比賽過的參賽者都在座位上小聲議論紛紛著。
這其間,方路和紀小帆也都上了台,方路所拿出的乃是一件粉彩百鹿尊,官窯出品,造型大氣構思巧妙,不過在官窯中也算不得是多好的上品,所以最終估價隻到了三百萬出頭,並沒有超過一個老收藏家所創造的目前最高價。
紀小帆拿出的乃是一對青花束蓮紋盤,在比賽規則上,一對也可以被當成一件參賽,當然價值上也要更高一些。
不過,所謂一對並非是兩件外觀看起來差不多的東西就是一對,不僅是要出自同一個時代、同一個窯口,其器形、釉色等各個方麵都要一樣,這才能被稱為一對。
聽起來倒也很簡單,然而事實上,就拿同治時期的某一窯口出品的瓷器而言,每一種器型瓷器的燒製都有數量的限製,留到後世存世量已經很少,能夠得到一件已屬不易,要想找另外一樣一模一樣的,那又豈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其實這一對的重逢還是靠了趙卓的眼力,紀小帆本來就藏有著這樣一件青花盤,並且將自己的不少藏品都給趙卓看過,就在前幾天在鬼市裏的時候,趙卓意外發現了另一件,鑒定為真品之後才好不容易湊成了這麼一對。
雖然這一對盤子隻是民窯出品,但是卻是不錯的精品,比起官窯的器物而言毫不遜色,最後估價超過了四百萬,創造了第一場的新高。
有童其州、童冬陽、方右銘這樣的高手在,紀小帆等年輕人也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拿到第一名,不過,這卻並不影響年輕人相互的較勁,方路見到紀小帆的瓷器比自己的足足高出了一百萬,臉都氣成了豬肝色。
接下來不久後,童費宇也上場了,童費宇所拿的這件瓷器乃是一件鬥彩的荷花鴛鴦紋大碗。
所謂鬥彩,乃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燒成之後又在釉上按照不同需要添假顏色最後再次燒成,其始於明朝宣德年間,但是實物十分罕見,成化年間受到大力推廣,到達清朝之後更為盛行。
這件鬥彩大碗也是官窯出土之物,內繪鬥彩荷花,外繪雲龍趕珠,顯得十分的貴氣,不過,在最終價格評估上剛剛上到四百萬,比起紀小帆的一對青花盤而言少了幾萬塊。
童費宇本來是信心滿滿的,但是沒想到最後評估價居然輸給了紀小帆,不由得也有些氣惱,畢竟這樣的場麵可是真正的大場麵,三家年輕一代的暗中角力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沒過多久,終於論到童冬陽上台了,童冬陽的個人介紹也很簡單,僅僅是某職業鑒定公司的鑒定師而已,觀眾席上的人或許不怎麼了解,然而古玩圈子裏但凡是名字有個紀、童或者方的,總會倍受關注,更何況童冬陽在圈子裏也是頗有名氣,在年輕一代算得上是翹楚之列,不止是眼力過人,而且手腕也相當的厲害,所以他一走出來,圈子裏的人都睜大了眼睛,要看看他拿來參賽的究竟是何等寶貝。
待到工作人員將木箱打開,將其中之物拿出來時,無論內行外行,都覺得眼前一亮,就算是趙卓也不由微微眯起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