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建國(1 / 3)

國際上的動蕩局勢,通過媒體傳入到千家萬戶,為眾人所知。

雖然收聽消息的群體九成九以上都是守著一畝三分地的平頭百姓,但普羅大眾亦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免不了想要指點江山,茶餘飯後聊一聊世界的格局,哪怕這些與他們的生活無關,但看著華歆科技的強勢崛起,這些平頭百姓也會產生一種驕傲。

固態能源是好東西,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因為它的出現,身邊的人和自己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變化日新月異,而且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上班族的電動自行車原本隔天就要充一次電,有了固態能源後,一塊內嵌式的固態能源,足夠跑到電動自行車報廢為止。

一塊價格一千元的固態能源,能讓電動汽車跑上五千公裏,與它一比燒油的汽車都是吸金的魔鬼!

車價跌了,油價也跌了,看著電視新聞裏出現的最頻繁的報道,人們不禁感歎:世界的發展真是變化多端,讓人趕不上它的思維。

中東地區的幸福日子來了,苦日子也來了。前者不必擔心某些強國對他們的資源虎視眈眈,而後者則是產油致富的暴發戶。

八角菁寨所在的新民鄉地處偏遠,距離最近的盤州縣城都有好幾個鍾頭車程,沿途路況又不好,若非必要村民們也不會經常往縣城跑,這個旮旯小地方仿佛是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消息堵塞得厲害。

蘇源等人是避難而來,如果沒有太必要,他們極少進城,因而國際的局勢在驟變,他們聽說了,但知之不詳,更多的時候是滯後一個月。

這一天清早,整個八角菁寨的寨民老早就生火做飯,天還蒙蒙亮,炊煙便已升起,一群人結隊朝新民鄉鄉口的地方走去。

在那裏幾輛帶車棚的卡車早已守候多時。

交通不便加上村民的節儉習慣,日常所需的一般生活物資都能在鄉內自行解決,但一些無法解決的物資,就需要進城去購買。

今天是12月5日,按照八角菁寨的傳統,是新民鄉鄉民入城的日子,以前都是際葉皓和高峻跟著進城購買一些必需品、順便打探情報。但今天換作蘇源和際葉皓進城,剛剛吃完早飯他們就與其他寨民一起趕了過去,此次進城,他們準備采購一台洗衣機。

這是蘇源為數不多的跟隨際葉皓一起進城,和大半年前比起來,她身上的衣服簡樸了許多,融入了些地方習俗的特色,顏色也沒有原來那麼鮮豔了。

一襲紅色的皮夾克,襯著已經留到肩膀的頭發,雖然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但經過困難磨礪,意誌自然變得堅韌起來。而且整個人也成熟了不少,隱約中似乎有些新婚少婦的氣質隱藏著姣好容顏下。

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不斷顛簸,長長的隊伍中帶著不少山貨,這些山貨都是村民的勞動成果,積累了一個月準備進城銷售,賣來的錢一部分儲蓄起來,另一部分則順便購買些生活用品以及給孩子帶回一些文具和糖果。

在一行人中,蘇源和際葉皓這對男女顯得有別於眾人,不僅因為他們的年輕與穿著,還在於大家對他們的態度,車內本就被各種貨物擠得滿滿當當,但上車後眾人還是很自覺給他們讓了一個位子,一道道目光透著友善。

這些人稱呼際葉皓和蘇源為際老師和蘇老師,眼中的友善是真誠而發自內心的。

因為新民鄉地處偏僻,哪怕是盤州縣城,在全國也是掛的上號的貧困地方,這種窮鄉僻壤很難有開發的希望,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下來了,但不希望自己的後代繼續生活下去。

讀書是孩子們唯一的出路,可新民鄉雖然有學校,卻麵臨著人才短缺的窘境。蘇源和際葉皓到底是城裏人,在村民們看來那是非常有知識的,加上他們在空餘的時候也會客串鄉小學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