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頁)
(找了很久以前學生時代的日記,終於完成了這頁。都7點半了,還沒吃晚飯捏……目標訂高了……小宇說到做到,吃了飯繼續碼字……一定要三更!)
接受自己?我怎麼接受自己?我接受了現在的自己就意味著我將失去婉菲……所以……我不能接受現在的自己。
不知道過了多久,婉菲大概是發現了我的異狀了吧,悄悄地拉住的我衣角。我知道她是想安慰我不要想太多。可我依舊因為範彌柏的一番話產生了困惑。難道要使身邊的人認可自己,就一定要改變自己嗎?可我這樣的情況,改變了自己,那我還是自己嗎?
事實上我並沒有考慮太多,因為接下來範彌柏的話題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會已經是接近尾聲了,不知道是哪個同學問範彌柏一句:“範先生,我看您的年紀似乎並大不了我們多少,如果按照你剛剛你所說的自己的成功經曆,算算時間,那不是連大學都沒有畢業?”
範彌柏笑了,帶著一絲譏諷:“你認為學曆就能代表一切嗎?李嘉誠是小學都沒畢業,比爾蓋次同樣是被學校開除的學生,可他們成功了。為什麼?因為他們有能力,他們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在幹什麼。所以他們成功了。”
“當然你會說我這是刻舟求劍的說法,事物都是在變化中的。你可以說李嘉誠創業的時候許多製度都還沒完全,有足夠的空子給他轉;也可以說比爾的智商有180,他當然無所謂於被開除。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能成功嗎?就是他們能夠看清楚自己,認清長處和短處,你認為他們能一個人能支撐起一個商業帝國嗎?不能,所以現在他們需要像你們這樣的擁有高學曆的大學生去為他們那些被開除者、輟學者打工……”
“當然,我這並不是打擊你們,說什麼讀書無用之類。惠普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說過:‘一個連學習都學不好的人如何叫我相信是個有“能力”的人,我們的用人政策是從高學曆的人當中挑選能力最強的那一個。’他強調的是能力,但是同樣以學曆為基礎。”
“畢竟像李嘉誠,比爾那些人隻是百萬中之一。我不敢說我自己能比得上他們。但是我覺得我隻到大一的知識結合我自身的能力足夠我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乃至我的成功,事實上,我現在也的確成功了……而你們,有這個膽量嗎?拿你們當中一個丟到社會上去,你們敢說自己能夠獨立生存了嗎?注意,是生存,不是生活,更不是創業!”
看著一片低下頭的同學,範彌柏嘲笑地說:“既然已經打擊了你們,那我不介意把你們打擊到底……Q大是名校,Q大出來的學生就很了不起了嗎?別以為世界上有很多懂得相馬的伯樂,也別存在電視劇式的妄想主義,什麼一個出身寒門,流浪江湖的無名小卒進了某個公司後,做了某件事情突然被老板發現,賞識於是提拔他當了老總,並把女兒許配給他……其實這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你要取得成功,就先把自己看清楚自己配不配擁有成功帶來的一切!這既是對自己的認識,更可以說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