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賜爾自裁(1 / 2)

————

不算駐紮在皇城旁的羽林衛和金吾衛的話,金陵的周圍一共部署了六個軍,即:驍捷、揚威、隆武、雄略、忠節、禦龍六大軍,共計約八萬人。

除了以以騎兵為主的驍捷軍,其餘五軍都是高度火器化的步兵部隊,就方略看來,其火器的占比已經相當之高,接近六成。

可惜絕大部分步兵火器依舊是火繩槍,所以仍然無法完全摒棄長槍兵。

而且,這些火繩槍僅僅相當於西式的輕型火繩槍。

當方略走進神武衛指揮使的值房時,指揮使郭信正在看書。

“下官方略,前來就職。”方略作揖,隨後站直了身子,直視前方。

郭信是個看著相當儒雅的中年人,舉手投足間都全然看不出方略默認的、古代武將的豪爽。

“嗯,本將先前就有所耳聞,”他笑吟吟地打量著方略,“出手救駕、追查凶手、手刃刺客,此非常人力所能及,今日一見,倒是更為好奇了。”

“指揮使謬讚了,下官隻是……”方略含糊回應著。

“哈哈哈,後生可畏啊~既然是陛下欽點的,你且好生幹,”郭信微微點頭,“不過,一介白身初入行伍就代掌一營,屬實罕見,就職後好好琢磨琢磨。”

“嗯,下官自然會虛心求教。”

“那便去吧。”

離開以後,方略發現那個帶路的哨長也已經走了,於是尋了個軍士,詢問自己就任的那個營在哪。

“第三營的營地在妙耳山山腳下。”士兵指了指遠處的清涼山。

還好,隻有幾裏路。

“多謝。”

————

連著幾天,裏三層外三層的椒圖司和巡檢司牢牢圍住淮安伯府,用鄭禦的話來說就是蒼蠅也別想飛出去。

但他們依然時有時無的故意透露了一些外麵的風聲進去。

“有好幾家正在商議上書皇帝來求情呢。”

“淮安伯雖無大功,但好歹也是跟隨先帝南征北戰的,想來保命是不成問題的。”

“首相、首相他竟陳言要誅殺淮安伯?”

“好幾位尚書也附議了。”

“那幾家怎麼樣了,不是說要求情嘛?到現在還沒動靜?”

“嗬嗬,偃旗息鼓了唄。”

被軟禁在府上的趙引肅已經絕望了,人說一夜白頭,那或許太誇張,但就他而言,幾天下來,白頭發可真是嘩嘩的長。

巳時。

顧魏帶著一隊內侍和金吾衛的軍士來到了淮安伯府。

有巡檢司的軍官驚道:“那…那位是大太監!?”

顧魏一行人其實沒帶什麼大件東西。

他冷眼看著跪地顫抖的趙引肅,開始宣讀皇帝的旨意。

“昊天眷命皇帝,製曰:

……密謀叛亂,行刺聖上,又裏通外國,泄露軍機……此謂之不忠不義也,朕理應明正典刑,誅連三族,流爾九族,否則相率效尤,更貽後害……然、爾自先帝起事起便隨其左右,轉戰萬裏,鞍前馬後。爾雖無大功可言,但勞苦功高亦無可忘。”

念到這,顧魏從眼角餘光看到戰戰兢兢的趙引肅好似放鬆了下來。

嗬嗬,顧魏在心中冷笑了一下。

“朕念爾為老臣,勤懇兢業二十載,特加恩賜爾自裁,不究家眷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