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轉眼已到晚飯時候,嚴先生的汽車在後門批喇叭了。三個人卻還意猶未盡,便約定好毛毛娘舅過一日再來,嚴家師母說到那日讓張媽去王家沙買蟹粉小籠請客。隔了一天,毛毛娘舅果然來了,也是那個時間,這回她們已吃過飯,用縫被針桶蓮心。酒精燈滅著,有一些氣味散發開來,清爽凜冽的感覺。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閑話,前一日的高興勁卻接不上似的,有些冷場。等蓮心擁完,就更沒事情做了。毛毛娘舅又提議打牌,她們懶得反對,便同意下來。那口找出來的牌還沒有收好,就扔在沙發上,毛毛娘舅說要教她們打“杜勒克”,所有牌中最簡單的一種,一邊講解一邊就發起牌來。這兩個人是連理牌都不會的,他隻得一個個地幫著理,理完之後才發現已將兩位的牌全看過了,隻得收起來重新洗過再發。免不了要說些取笑的話,氣氛就活躍了。打這樣的牌,又是同這麼兩個人,毛毛娘舅十分心裏用一分就夠了。嚴家師母一邊打牌一邊緬懷麻將的樂趣,也隻用了三分心。隻有王琦瑤是十分心都用上了,眼睛隻看在牌上,每一次出牌都掂量過的,隻是無奈得牌不如人意,總是小牌多於大牌,所以每每反是輸,而那兩位卻一人一副地贏,便十分感慨地說:看來成敗自有定數,不能強奪天意的。毛毛娘舅說:王小姐原來還是個天命論者。王琦瑤剛要開口回答,嚴家師母卻搶過去說:天命不天命我不懂,可我倒是相信定數,否則有許多事情都解釋不來的;比如我們嚴先生老家有個人,是個擺渡的,有一天晚上,人都睡下了,卻有人喊著渡河,他隻得起來撐過船去,把那人擺過河,那人上了岸往他手裏塞了個什麼,硬硬的,就匆匆地走了;嚴先生他家鄉人張開手一看,原來是塊金條,他用這金條買了一批糧食,想不到第二年就是荒年,這批糧食賣了好價錢;發了財,也木擺渡了,到了上海,正碰上發行橡皮公司股票,統統買成股票,不想三個月後橡皮公司就破產倒閉,一分不剩,隻得回鄉下去再擺渡;後來才知道,那給他金條的擺渡客,實是個強盜,犯了殺頭罪,那天是連夜出逃。說的和聽的都忘了打牌,不知該誰出牌,隻得和了再從頭打。
毛毛娘舅說:這也是偶然。王琦瑤不同意道:我看恰恰是必然。嚴家師母又打斷她說:我不管什麼偶然必然,我隻知道什麼都不會平白無故臨到頭上,總是有道理,這道理又不是別的好商量的道理,而是鐵打的定規。王琦瑤也說:命裏隻有七分,那麼多得的三分就是禍了;我外婆說過蘇州閥門有一個青樓女子,品貌都是一般;有一日來了一個揚州鹽商,富比王侯的,一眼看中她,為她贖了身,進門不久太太就病故,立刻扶正,第二年生下兒子,本是高興事,不料那孩子三個月就露出了呆相,原來是個聾啞兒,、再過三個月,那女子便得了不吃不喝的病,一命嗚呼;人們都說是福把她的壽給折了,因她本是個福淺之人。嚴家師母點頭感慨不已。毛毛娘舅則道:你說的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王琦瑤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溫說到底也是個定數的事,總是指一定的分寸,但這分寸是因人各異。毛毛娘舅不再反駁,三人接著打牌。打了一陣,毛毛娘舅也有故事要講了。他說的是他父親的一位老友,十年前亡故,死的那一刻,牆上的電鍾停了,因那鍾很古舊,又是很高的牆上,說是要修,卻也一天推一天的,竟拖了十年,到了半年前,老友的太太生了不治之症,也死了,就在她閉眼的時分,那鍾竟走動起來,一直走到如今再沒停過。故事說完,三人都靜默著,太陽西移了,屋裏暗了些,透過紗簾,卻可看見對麵的窗扇,被太陽照得晃眼。心裏有些生畏,又不知畏懼什麼。這時張媽走上來,說蓮心湯已煮好,什麼時候去買蟹粉小籠。嚴家師母這才醒過來,趕緊說,現在就去,又囑咐買好後坐三輪車回來,免得乘公共汽車擠漏了湯水。張媽應了下去,王琦瑤看看時間該給孩子打針,便點了酒精燈煮針,那藍火苗一搖一曳的,房間裏頓時有了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