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彬向銀川地區空地齊頭並進,明顯帶有收複失地驅敵出境的意圖,這位打的是再明白不過的政治仗。而李大同在薛世傑唆使下一個勁朝北猛躥,顯然是要進入蒙古共和國境內,這麼做不但可以震懾緊跟露西亞人的烏蘭巴托政府,同時也能給露軍反擊部隊在蒙古集結的計劃盡可能製造障礙。
無論是苗文彬的新一軍,還是李大同的北方戰區部隊,他們的進攻必然吸引露西亞人的大量關注。這對盛宴行動的成功,肯定是大有好處的。
在信息部和樞密院的周密偵測下,露軍的動向對互助會來說毫無隱秘可言。露西亞陸軍上將烏裏揚統領的西伯利亞第一戰鬥集群約十五萬人已經陸續進入蒙古國境內,他們將接替已經覆滅的第五集團軍,重新奪回對青海白日格的控製權。在第一戰鬥集群的後麵,還有十萬露軍預備役部隊組成的西伯利亞第二戰鬥集群,這些人的任務是駐防新西伯利亞城至蒙古邊境一帶,為第一戰鬥集群提供後勤和縱深保障。
互助會的步兵部隊,也就是盧長安的92師,將越過國境線直擊露軍兩大戰鬥集群的樞紐重鎮——新西伯利亞城。盛宴行動的重點是切斷露軍交通補給動脈,讓前線敵軍主力在蒙古荒原中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最終自行消亡於天氣和環境的聯手絞殺。
範建和任真的機動騎兵部隊已經讓橫貫東西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陷入了徹底癱瘓,但露軍仍然利用公路向蒙古國境內運送了大量部隊和物資。這種情況下,唯有攻占新西伯利亞,才能真正掐斷第一戰鬥集群和第二戰鬥集群的咽喉。
戰爭的火焰,從此將燃進毛子的家門。
盛宴行動的最早初衷,是因為先前被樞密院命名為“昭君”的無人機自殺核彈一直無法找到合適的起爆點。也許是因為謹慎的緣故,露軍反擊部隊始終分批分散運動,抵達蒙古境內後也並未大規模集結。那枚核彈爆炸的最大覆蓋範圍頂多能包圓露軍一個師,但北伐參謀部的野心家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認可這種交換比。
一枚千萬噸級的核彈,隻換露軍一個師,這買賣說到哪裏去都是虧。
虧本的買賣,互助會不做。
所以,北伐參謀部需要一個吸引露軍自發圍聚的誘餌。
比如,作為西伯利亞遠征軍後勤樞紐的新西伯利亞城。
這座城市決定著兩個戰鬥集群共計二十五萬人的命運,露軍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那麼,這就是一個攻下它的最好理由。
至於這座人口僅次於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露西亞第三大城市是否有重兵把守,是否有激光坦克,是否有戰機巡遊,通通不屬於需要考慮的範疇。這些戰術上的細節,應該是執行具體作戰任務的92師和機動騎兵們的問題。
而樞密院想要的,隻是在這座城市舉辦一場令人難忘的“盛宴”。
92師新建不久,人員編製總共才五千來點人,但兩千多台剛上崗的八號機體仆兵,將最大程度彌補這支新建部隊戰力不足的缺陷。
總數馬上就要超過十台的精衛飛行器,也將為這次突襲行動提供可靠的投送運力保障。
擔任防空和外圍打援任務的,則是任真和範建的機動騎兵。
為保證這個龐大行動的每一環節都能順利進行,原先隻有二十多人的北伐參謀部編製迅速膨脹了三倍。樞密院北伐參謀部和92師上上下下都忙得人仰馬翻,每一個負責具體環節的人員都必須親自製訂各種聯絡協議、運送報表和應急方案。這些事情看上去簡單,但真正要落實下來,卻需要與多個不同部門溝通協商。即使有智庫的高速信息通道,有時確定一個小細節也得花掉半個小時的時間。
就這樣,時間在一分一秒的跳動中流逝。
安秉臣隆重送走吳梓豪和蕭伯昆等人組成的宣慰考察團後,從奉天那邊傳來消息,李均在丹東金礦奴工隊裏找到了郭蘆恭。
郭蘆恭落到自由聯盟手裏後一直都在沒日沒夜做苦力,人被折磨得脫形不說,一到雨天就會全身關節酸痛,同時咳個不停。有了這些毛病,當兵拿槍顯然是不成了,頂多隻能做點民政工作。
鑒於郭蘆恭與南希的特殊關係,任何時候他都必須遠離南希,那意味著這小子絕對不能回十裏鋪,否則保不住會變成第二個伍濤。
經征求本人意見後,郭蘆恭被指派到江口碼頭,在袁平平的港務局裏混個閑差。
攻陷奉天一周後,有超過一萬名城內居民報名接受互助會安排,自願出城墾荒種田,其中有五百餘人主動申請加入互助會。
這個比例雖然還不算高,但對於互助會來說卻已經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