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紫砂壺(2 / 2)

不過轉念一想,祝可進卻在心底樂開了花,林熙能一眼看出玉觀音的來曆,那就證明他真是行內人,而行內人最怕的是什麼,怕的就是懂得不夠多,更害怕懂得不夠精,古玩這行失之毫厘就會謬以千裏,如果看東西的時候似是而非,距離打眼買教訓也就不遠了。

有道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祝可進為了讓林熙眼花,可是沒少動心思,他讓店員搬來的這些陶瓷和玉器,全都是正兒八經的高仿品。

何謂高仿?所謂高仿,就是仿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就算是他祝可進親自來掌眼,如果不仔細揣摩拿捏,都很可能看走了眼!

不過話又說回來,祝可進的故布迷陣也是無可厚非的,誰讓他和林熙的遊戲規則,並沒有說明不能這樣做,再說了,如果不是故布迷陣的手段,他也不會有十足的把握,敢肯定林熙絕對找不出那件開門的老物件。

別看祝可進的那個開門老物件是用來釣魚的,但很巧的是,今天卻被他自己先用上了,一想到這裏,祝可進端著海碗的左手,忽然不自覺的動了一下,仿佛像是肌肉抽筋了一般。

彼時,林熙手裏又拿起一個紫砂壺,他沒有動用天眼異能的神奇能力,僅僅是以這兩個月的所學所識來進行鑒定,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鑒定水平。

有道是“真假易辨,道理難明”,因為有了天眼異能,他想辨別物件的真假,就跟吃飯喝水一樣容易,但要想知道物件的傳承來曆,以及物件背後的故事,就難免有些牽強了,就如同摸象的盲人一般,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林熙眼前的那個紫砂壺,造型圓潤飽滿,深褐色的砂泥,肌理光潤,口沿下有環形排列陰文隸書,足底內有陰文撰文“曼生”二字方印,壺柄下端鈐“彭年”陽文篆文方印。

這裏所謂的陰文陽文,是指我國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筆畫凸起的叫陽文,凹下的叫陰文。陽文凸起的花紋,多采用模印、刀刻、筆堆等方法,使得花紋高出瓷器平麵謂陽文,而且用手可以觸及;而陰文凹入的花紋,則是采用模印或刻劃的方法,形成低於瓷器平麵的花紋稱陰文,又因為在施釉時已將凹入的花紋填沒,所以瓷麵子整,花紋不能捫及。

看著眼前的紫砂壺,如果換做兩個月前,林熙除了覺得它好看,顏色鮮豔,造型古樸之外,還會認為它跟舒老喝下午茶的茶壺差不多大,但經過這兩個月的學習和沉澱,當他拿起這件紫砂壺後,又看出了別的意味。

前文也說過,陶瓷是我國的偉大發明之一,甚至於陶瓷的曆史就是中國的曆史,而在陶瓷的眾多收藏品類中,紫砂壺以其獨特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被作為了單獨的收藏門類,雖然它還是屬於陶瓷的行列,卻又跟陶瓷有著顯著差別。

眾所周知,紫砂是一種陶瓷工藝,它最早源於宋代,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曆史,在明清兩代更是有很大發展,尤其是明清時期的紫砂壺,更是曆來民間收藏的重要門類。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開始,紫砂壺的市場價格就開始不斷上漲,2002年的一件清代描金紫砂壺,拍賣成交價高達二十八萬人民幣,2004年的一件明代紫砂提梁壺,拍賣成交價更是高達五十五萬萬人民幣,還有清代紫砂刻畫詩句雙耳壺,也被拍賣了三十萬人民幣。

如果您覺得《最強之眼》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79/79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