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賭氣比拚(2 / 2)

雖然被蔣讚成打斷自己說話有些不爽,但林熙也知道蔣讚成說的都是事實,正好也樂得做回聽眾,所以就讓蔣讚成繼續說下去。

“老大你雖然是曆史專業,但酒這個東西畢竟隻是一筆帶過,所以介紹的不是很全麵,就拿你所說的劍南燒春的曆史來說吧,全都眾所周知,唐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享有“盛唐”的美譽,那個時代百業興旺,家家富足而有餘糧,從杜甫的《憶昔》一詩中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就可見一斑,也正是在那個時代,綿竹的釀酒記憶日趨成熟,並最終誕生了傾動朝野的劍南燒春。”

“在唐人李肇所著的《唐國史補》中,曾對天下名酒記載道:酒則有……烏程之若下,劍南之燒春……”,而劍南燒春更是被作為宮廷禦酒載於《後唐書德宗本記》,這是以為載入正史並尚存至今的唯一唐代名酒,同時也是酒文化曆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而在宋代時期,綿竹的釀酒工藝又有了新的發展,在劍南燒春的基礎上又釀製出鵝黃酒和蜜酒,其中蜜酒的獨特釀酒法更是被收於李保所著的《續北山酒經》,還被宋伯仁列為《酒小史》的名酒之中,除此之外,蘇軾與綿竹道士楊士昌的趣聞,南宋詩人陸遊的《劍南詩稿》等許多文壇佳話,也都和劍南燒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為我國文學史和酒文化史留下了千古美談。”

說到這裏,將這那成忽然停頓下來,故意賣了個關子吊著林熙和周哲胃口,他悠哉悠哉慢慢灌了一杯酒,又才繼續說道:“不過我們今天喝劍南春,卻和劍南燒春沒什麼關係,因為我們現在所喝的劍南春,其實是脫胎於清代康熙初年的綿竹大曲酒,相傳陝西三原縣有個叫朱煜的人,因為看到綿竹的水好,所以就來到綿竹辦起了最早的曲酒作坊,並創出味道醇香、色味清白如露的綿竹大曲酒,也就是我們現在喝的這個劍南春了。”

蔣讚成不愧是喝酒的行家,對劍南春的傳承來曆可謂是如數家珍,連林熙都要甘拜下風,甚至嘖嘖稱讚不已,然而就砸這個時候,周哲那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又再次響起:“唉,老二你說有的人,幹嘛非要打腫臉充胖子,明明是一知半解還非要裝個專家,你說他累不累啊,是我我都替他覺得累。”

如果您覺得《最強之眼》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79/79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