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搭理林熙,周哲繼續埋頭大快朵頤,並傳來他含糊不清的聲音:“就你知道的多行了吧,知道那麼多也沒見你說出來過,錦衣夜行有什麼用啊。”
被周哲嗆了這麼一句,頓時讓林熙覺得麵子掛不住,甚至有些惱羞成怒的說道:“我看你就是欠揍,信不信兩秒鍾我就讓你趴在地上,天天就是把你給慣的。”
頓了頓,或許是心中氣不過,林熙又繼續說道:“既然你要我說,那我就好好給你說說,好讓你多長點見識,省的天天給我出去丟人現眼老二你先別插嘴,我知道你是個喝酒的行家,你來給我做作證,看我到底說得對不對,等說完了再收拾這頭蠢豬。”
看林熙較上了真,蔣讚成也就懶得再說什麼,反而端起看好戲的架勢,畢竟這種場麵也就在大學時候能夠看到,自從畢業之後他也有兩年未曾體會,現在反倒覺得有些華年。
彼時,林熙再次管轄一杯酒液,然後清了清嗓子,組織了一下語言,就開始侃侃而談:“劍南春的前身叫做劍南燒春,是在正史中記載的大唐禦酒,並有“大唐國酒”之美譽,還被錄入《唐國補史》、《德宗本紀》,成為我國唯一載入正史的當代名酒。”
“知道我們巴川為什麼被成為天府之國麼?就是因為巴山鍾靈,蜀水毓秀,合起來就是鍾靈毓秀,所以才被稱為天府之國,而早在四千餘年前,巴川就已經形成釀酒的曆史,廣漢三星堆蜀文化遺址出土的酒具,和綿竹金土村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銅壘、提梁壺等精美酒器,還有東漢時期的釀畫像磚都可以作證明,也是在這個時候,劍南春燒開始發展脈動。”
聽到林熙侃侃而談,埋頭大吃的周哲頓時臉色一變,他還真怕林熙跟他秋後算賬,然而害怕歸害怕,現在正在興頭上的他還是忍不住再次嗆道:“你停停停,我知道你是學曆史的,這些都是你的拿手好戲,能不能來點幹貨,老說曆史有什麼用啊,跟個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我又沒興趣聽。”
林熙對周哲怒目而視,他要不是看在周哲還能當司機的份上,估計早就過去一頓老拳伺候了,這小子最近真是狂的沒邊兒了,看把他給能的,不管說什麼都要插兩句嘴,仿佛天下就沒他不知道的一樣。
深吸兩口氣平複了一下心中的情緒,林熙又繼續說道:“在巴川有個地方叫做綿竹,因為那裏生產竹酒的原因,所以素來被譽為“酒鄉”,劍南春前身的劍南燒春就是出自那裏,因為綿竹在唐代的時候隸屬於劍南道,所以因此而得名。”
“劍南春作為唐代的國酒,關於它的趣聞軼事自然少不了,就拿詩仙李白來說吧,相傳他為喝此美酒,曾在綿竹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並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就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也曾稱讚劍南春為“三日開翁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由此可見劍南春的引人之處。”
說到這裏,還不等林熙繼續說下去,一直坐著看好戲的蔣讚成終於再也坐不住了,作為白酒愛好者的他來說,在這裏無疑是最具權威性的,而為了不讓林熙和周哲繼續打鬧,他不得不站出來現身說法:“老大你說的這些都沒錯,但還是過於偏重曆史,有些太書麵化了,反正你也是掉書袋子,剩下的就我來說吧,畢竟我才是最權威的,你們不服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