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1950年1月25日深夜,我在重慶出生。乍才落地的我,輕輕一啼之後,就闔上雙眼熟睡而去,渾然不知生我者誰,更不知道,此時此刻的中國大地,剛剛進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曆史性革命。國民黨以損失八百萬軍隊的代價,風卷殘雲般地潰敗而去,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已經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之上誕生。
世上發生的變革是驚心動魄的和無比宏偉的,而我的出生則毫無可以記取之處。母親第一眼看到的我,又小又瘦,一頭稀疏的黃毛,於是,給我起名叫毛毛。我是這個家庭的第四個孩子,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一年半以後,又多了一個弟弟。父親母親帶著我們五個孩子,加上從鄉下老家出來的祖母(父親的繼母),便組成了我們這個家庭。
春天尚未來到,夜晚依然陰冷而潮濕。剛才出生的我,怎麼會知道,一條不平凡的生活道路,一種集幸福坎坷遭遇於一身的命運,從我來到人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將要與我伴隨終生。
我生於一個特殊的環境,長於一個特殊的環境,我耳聞、目睹,甚至親身經曆了許多令人不能忘懷的曆史時刻。那麼多的曆史人物在我身邊走過,那麼多的曆史事件在我周圍發生,在我這並不算長的生活旅程中,所見所聞所記所知已經太多。知憶既多,思緒既深,久而久之,便萌發了將其記錄下來的願望。我之所知雖然有限,我之所見雖然淺薄,然而我要記錄下來的,卻都是不應被忘懷的。
特別是我的父親。
他原名鄧希賢,曾用名鄧斌,後改名鄧小平。他十六歲遠離故土,漂洋過海去西方尋求實現理想之路,十八歲便矢誌於共產主義理想和救國救民大業。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作過地下工作,作過軍事指揮官,作過政府要員,作過黨的重要領導人。中國的曆史長卷,有一頁與他的名字緊密相連。
他說過,他不寫自傳,也不喜歡別人寫他的傳記。但是,作為他的女兒,如果我不把我所知道的記述下來,我將愧對曆史。今生今世也許我會一無所成,但如不完成這一夙願,我便會遺憾終生。
在這本書中,我要記述的隻是一個人,但他代表著他們那整整一代可歌可泣的風雲人物。我所記述的隻是一段曆史,但它卻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光輝曆史一脈相承。我要記述的隻是過去,但我深信,人們會從對過去的思索中獲取教益,而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勇敢地去開拓未來。希望我的拙見拙筆,能給後人留下一分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