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人性之七
一、人性要同時具有羊性麵與狼性麵,也就是剛柔精神
人類的性意識也具有羊性麵與狼性麵的表現。在沿河流域居住的人類,更多傾向於羊性的性表現,以和諧共處為目的,以金錢交換為目的,展示著平和相互的文化現象,但在上述地區人們的性意識往往處於禁欲思想的左右之下,或許由於食草動物的本性,沿河流域以素食為主的人類普遍弱化於沿海灘塗地區與草原地區的人類,並呈現性本能地退化跡象。
由於受自然環境影響,在文化認知上也普遍低緩於沿海灘塗地區與草原地區的人類,人文進步由於上述原因弱於上述地區。受文化的影響,人文意識的壓製造成整個上述地區的人類在理性上表現出弱化跡象。以男性為例,上述的男性的理性普遍弱化於沿海灘塗地區與草原地區的人。
世界上有兩大文化,一種是羊性或鴿派文化,一種是狼性或鷹派文化。在狼性或鷹派文化為主導的區域,人文意識普遍處於開放的狀態,以疏導為主流意識,意識形態向強化自我的方麵發展。因此,在沿海灘塗地區與草原地區人們的理性能力普遍表現出自我意識強烈的狼性鷹派主動態度,無論男女,人文意識處於主動出擊型的狀態,所以這些地區的人體素質普遍壯碩,精神麵貌強盛,理性能力普遍強悍。他們有信仰,有追隨,普遍敬仰一神造物,信奉“民主、法治和妥協”分治精神,原因是在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人們普遍有改造自然的人文意識。
而在羊性或鴿派文化為主導的區域,理性能力普遍處於封閉的狀態,以堵塞的主流意識主導著意識形態向弱勢群體化方麵發展。因此,在理性能力上普遍處於羊性的被動的鴿派態度,無論男女,在人文意識上處於被動的理性文化狀態,所以這些地區的人體素質普遍弱化,精神麵貌平和,理性能力普遍柔和。他們多信仰,追隨多神,普遍敬仰祖宗,信奉“和諧、融洽和協作”的大一統精神,原因是在自然條件相對富饒地區的人們普遍有順應自然的人文意識。
不過,一個擁有靈魂的民族,也一定擁有狼性和鷹派精神,他們信奉“民主、法治和妥協”精神,並善於應用妥協精神來應對一致的敵人。這與他們的地理條件有關,在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人們普遍有經商意識,商人獨立且貪婪,這就造就他們生來就要有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的意識,講民主是為了共享,講法治是為秩序,講妥協是為了避免衝突或爭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如狼一樣,自我獨立、追隨強者,獵捕弱者,對外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對內講究共享、秩序和妥協。重點在妥協,妥協是達成一致對外的結果。
而一個不擁有靈魂的民族,也一定擁有羊狼的和諧精神,他們多信仰,追隨多神,普遍敬仰祖宗,信奉“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統一精神,並善於應用和諧精神來感召敵人。這也與他們所處的地理條件有關,在農業發達物資供應相對充足的地區,人們普遍有抑商意識,農民有和諧共處,互相協作精神,群體意識強且不貪婪,這就造就他們生來就有順應現實順應自然的意識,講和諧是為了分享,講融洽是為了壓製,講協作是為了共同分享草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如羊一樣,和諧共存,各自獨享,一旦遇敵,四散奔逃;對內講究分享、壓製和協作。重點在協作,協作是達成一致對內的結果。
人類天然具備兩種人格,一種是剛性人格,一種是柔性人格。很顯然剛性人格重視妥協精神,而柔性人格卻突顯對懟精神,這在人性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在狼群中對待內外矛盾往往采用妥協手段達成多方一致的結果,但是在羊群中在對待內外矛盾時往往采用對懟手段,以達成一方勝利為結果,然而采用對懟手段柔性人格的人反而更容易孤立而至人生失敗,反倒是采用妥協手段剛性人格的人更容易團結而至人生成功。一個人是如此,一個群體也是如此,一個國家更是如此。
柔和而個性孤立並非人性的優良選擇,剛強而團結也不一定是人性的優質選擇,隻有剛柔相濟、首尾相應才是完美的人性。一個人是如此,一個群體也是如此,一個國家更是如此。
人性要同時具有羊性麵與狼性麵,也就是要同時具有剛柔精神。孔子的“天人合一”就是這個道理,人們不但要擁有狼性麵的有神論精神,還要具有羊性麵的無神論精神,在改造自然的“民主、法治和妥協”分治精神下還要具有順應自然的“和諧、融洽和協作”的大一統精神,隻有剛柔合一,天人合一,人性才能完美,才能實現完全的人格。
二、人性的性選擇
[美]E.O.威爾遜在《論人的天性》第六章、“性”一文中最後說道:“本章的基本論點是,依靠進化論新進展的幫助,人的性作為可以得到比過去遠為精確的定義,忽視這一點,就會認識不到人類曆史的一些重要部分,認識不到我們行為的基本內涵,以及我們所麵臨的選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