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人性之一(2 / 2)

接下來我們再來經曆一下絕對精神的整個過程,要體驗絕對精神我們就必須首先了解什麼是絕對精神,絕對精神在什麼狀態下產生,絕對精神在什麼狀態下才算是絕對精神。

要理解什麼是絕對精神,還必須從哲學的起點說起,從唯心論與唯物論說起。我們知道,唯心論將意識形態放在第一性,將物質基礎放在第二性,而唯物論恰恰相反,唯物論將物質基礎放在第一性,將意識形態放在第二性。也就是說無論是唯心論還是唯物論都認同物質基礎與意識形態的同時存在。

但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卻否定了物質基礎的存在,他認為絕對精神是超越物質基礎而獨立存在的。那麼,這種絕對精神隻有在一種情況下會出現,就是在物質為空,而精神絕對的狀態下,也就是精神高度集中,或精神脫離物質基礎的情況下才能產生絕對精神的精神狀態,但這種狀態通常都是非正常狀態下才產生的,所以絕對精神是病態的唯心主義哲學理論。

那麼,絕對精神在什麼狀態下才能出現絕對精神的狀態呢?在衝動、激動、激情、憤怒、拚命、舍生忘死等等的狀態下才能會出現絕對精神的狀態,人隻有在精神高度緊張、集中、激情或恐懼的狀態下,精神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下,在脾氣係統向心髒大量充入氣流,大腦極度充血的情況下,人才能進入絕對精神的狀態,而這種態勢下隻有武鬥、戰爭、激情等等狀態下才能產生,或者在精神脫離肉體下產生,那麼精神脫離肉體是睡眠狀態或死亡狀態。難道全世界推崇的絕對精神就隻為了論證衝動狀態下拚死的決心和意誌,和睡眠狀態或死亡狀態下的決心和意誌嗎?

不應該吧。

由此可見,“絕對精神”隻存在於衝動的類似決死、武鬥、戰爭、激情和睡眠或死亡等等狀態下了。我們不能由於某人在某一學術領域的權威性就屈從於他所有的理論教條,而將自己引入歧途。

伊本.西那在《論靈魂》中認為靈魂是物質的,是真實的,黑格爾認為靈魂的最高境界是“絕對精神”,是虛無的,而休謨又認為理性不可以複製道德(秩序和規範),而是由外部環境來引導人的思維向某一方麵行動的。他們的言論是不是謬誤實踐是最有力的證明。

如果靈魂是物質的,一名戰鬥在戰場上的戰士就不需要用精神理由來鼓舞士氣,隻需投入戰鬥就可以了,至於是否可以擊敗對手則與靈魂無關緊要了,而一名處於“絕對精神”狀態下的士兵,激動萬分、鬥誌昂揚也不需要精神理由來鼓舞士氣,直接投入戰鬥就行了,抱著必死之決心投入戰鬥,至於是否可以擊敗對手也與靈魂沒有什麼關係了,靈魂已經出竅,還何必在乎有沒有靈魂呢?這與行屍上戰場有什麼區別呢?

休謨又認為理性與道德(秩序和規範)無關,道德來自外部環境的引導,與人的思維、理念、意誌有關。那麼,理性是什麼?理性又來自何處呢?

理性是判斷力綜合智慧、愛心、勇氣和自信,激發出的有效執行的能力。理性與理念、意識的確沒有關係,理性來自人類的直觀思維過程,也可以說理性產生於自然規律,而自然規律又是產生道德(秩序和規範)標準的因果關係。道德標準的產生與發展,才最終形成我們熟知的理性教條。理性教條也就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指導的做人的秩序和規範的道理,這些秩序和規範的道理最後歸結起來又叫原始的有效執行的能力。這就是理性產生的過程,怎麼能說理性與道德無關呢?

那麼道德到底是什麼?

https://www.biqiuge8.com/book/85256772/85174593.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