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拋棄道理論(2 / 2)

你如果說它不科學,那麼到底什麼是科學呢?

孔子思想體係的詬病和症結就在這裏,並非孔子的思想體係不優秀,孔子創建儒學,宣揚傳播“仁和禮”的秩序和規則的仁義道德論,是對人類社會規範化的引導和總結,他提倡人本向善的性善論是對人性向仁義良善方麵的引導和總結。但是他的所有理論都因受《易》學“陰陽論”影響太深而物性化太重,導致在實踐中非常容易將人引入歧途。如官員貪汙腐化,隻要是儒學盛行的朝代,官員沒有不貪腐的。

為什麼?因為儒學目之所及盡皆金錢和美女,學儒的目的就是養育。為什麼?因為儒通“乳”,就是那個有孕育能力的女人的育兒器官。

其實無論是儒學還是道學,他們的宗因都來自“那個有孕育能力的女人的育兒器官。”道學來自“牝”,儒學來自“乳”。這是“陰陽論”陰文化決定的事實。

因此上說,漢文化更接近宇宙起源的真相,漢文化有可能是最終揭示宇宙起源真相的文化,無論當今西方文化如此打壓漢文化,西方文化終將屈服於漢文化,最終實現東西方文化的統一。

但是,漢文化當務之急的還是否定自我,尋找文化缺陷和不足,彌補漢文化的缺失部分。

那麼,漢文化到底缺失什麼?漢文化缺失文化中人性的精神部分。

漢文化在自然部分已經認識充分,但在人性的精神部分卻嚴重缺失,這個原因當歸咎於孔子和朱熹,是孔子的仁義道德論和朱熹的天理道理論把中國人引上了歧途。為什麼?

因為孔子的仁義道德論和朱熹的天理道理論都是從“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渾淪→天地→萬物的過程”,也就是從“10→0→神→性→德→太極→道→道生萬物的過程”推演過來的。來自《易》文化中的自然科學部分。

事實上人類不純粹是生物體,人類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人類有智慧,有愛心,有思維,有意誌,有理念,這些因素綜合組成人的精神部分。也就是說人不單純是肉體的,還是精神的,從這一點來說純物性的漢文化被西方文化打敗並不足為奇。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發展有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本質和普遍性。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必然性。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修正和必要性。

事出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無三就沒有事物或思維發展。這些說明什麼?說明人並非單純是物性化的人,還是精神化的人,人生來就是矛盾體,有對立也有統一,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這是事物或思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修正發展中的錯誤的手段就是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修正事物或思維發展是否出現錯誤的必要性因素,因此無論什麼文化都要敢於自找缺陷,並彌補缺陷才能長足發展,打垮敵人。

因此上說,漢文化應當盡快把“道”之前推論性的天地造物理論全部拋棄了,從“道”以下開始發展漢文化,把孔子的仁義道德論和朱熹的天理道理論全部拋棄掉,從權、神、法三者開始重新創建漢文化,成就一個全新的漢文化。

https://www.biqiuge8.com/book/85256772/8552576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